20210228

老衲與徒弟大樹的對話 at 20210219

老衲的徒弟大樹,人年輕,肯苦練,對武術有一股傻勁式的喜歡與熱愛;天天做完粗工體力活,還要搞幾百下十大形把位鍛鍊。

前兩天他私訊老衲說:「跟師父練拳有一些心得寫了下來,想給師父看看有沒有記錄錯誤?」老衲說可以啊,傳來看看。

沒想到才看了開頭幾行字,就忍不住就笑了⋯

噫,原來老衲一直自以為是小魚兒與花無缺,在徒弟眼中,卻只不過是一個鄧不利多啊!

20210224

說說魏三與林世春

有人說老衲不提師承,其實這在中國的傳統武林裏不算古怪,六合螳螂門的祖師之一魏三先生,據說就從不提師承,人要出名,靠自個兒的功夫打出來,多氣派,何必靠祖師爺們的功夫托蔭,當然啦,老衲想打擂台已經無望,不過靠嘴上功夫與筆下功夫,還是唬得大家一愣一愣,一驚一乍,是不是?


說到這位不提師承的魏三先生,很有得一說,傳說中他從來不提師承,只說練的是螳螂拳,平時沈默寡言,教拳時則喋喋不休,若被人打斷,還會大發脾氣,哈哈!老衲當年聽到這一點,就覺得這人真好玩,與那些莊嚴高尚的武聖形象大師不同,多活生生啊,老衲平時工作時或私下,話也不多,但一講到拳,也是喋喋不休講個沒完沒了,教學生有時一講八個小時,講到他們都累至虛脫不可,哈哈,最近看到一句話,是尼采說的,說「身體中的智慧,勝過最深奧的哲學」,這句話真好,難怪有許多人跟魏三還有老衲一樣,沈迷於拳,一講到拳,就非常開心。

附帶一提,魏三據說是個鴨子掌,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左手在懷胎時基因沒分裂完全,左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三個指頭黏在一起,按現代的殘障分類手冊,不知道這算是第幾級?不過仔細想想,其實魏三的故事非常勵志,身有殘缺,只要勤奮不已,也能成就一番精彩人生。

據說山東招遠的林世春,聽說了江湖道上魏三先生的大名,於是千方百計打聽請託,終於把魏氏請到家中授拳,而林家原本已有私養一軍犯授武,即是六合短捶,林世春將魏三教的螳螂拳與軍犯的六合短捶綜合起來,謂之六合螳螂拳。

這魏三的個性極為漂泊,浪蕩無蹤,有時在林家只住幾天,有時一住一年半載,他老人家想到就走,也不通知林世春,可林世春始終以弟子禮侍魏老師,所以最後魏三將所有的絕藝都傳給了他。
(古人是這樣對待老師的,小子們有沒有一點兒慚愧?)

這魏三來去無蹤,一次,回到林家之後,與林世春感嘆他真的老了,在關外遇到一復仇少年,說他爹爹當年是被魏三手刃的,要找他報仇,那少年在木棍上裝上他爹爹的遺物,一個貓耳槍頭,魏三用刀,兩個人就這麼打了起來。

魏三說,他幾乎要被那少年戳死,釘在地上,最後他孤注一擲,用脫手刀之法,才將少年殺死,魏三帶著那貓耳槍頭回到林家,據說還回憶招法,教了一段貓耳槍法給林世春。

(魏三先生的故事聽下來,其實老衲私心以為,他老人家完全是黑道綠林上的人物,只是前輩們口述時特別避開此說,但這是老衲的個人意見,做不得準。)

魏三死後,林家以師禮厚葬,其時鄉間裏並不知道林世春的功夫如何,直到一次,林世春在趕集時與當地混混起衝突,雙方打了起來,據說林世春一用力,腰褲帶就崩了,於是林氏一手提著腰褲帶,一手與混混們周旋,最後把二十幾個混混都打跑制服,這事一傳出來,林世春聲名大振,才有後來黃縣首富丁子成求師之事。

(古人求師,是因為知道此人功夫好,才去研究他的功夫來歷,丁子成求師,是因為他聽說林氏隻手打跑二十多個人,而不是因為聽說林家養了軍犯授拳,又請了江湖道上的魏三先生教武,一聽就很酷,想學)

為什麼突然想到魏三與丁子成呢?因為老衲最近見到姨丈,他老人家少年時跟張詳三老師學過武(張老為丁子成之徒),後來雖然在國外當了企業高管,位高權重,年收不知數,可他還是隨身帶著張師寫的基礎拳書複習,當作休閒運動,出差如是,加班如是,看著他笑咪咪的一副標準企業主管溫吞和善的老好人形象,實在是有一些反差。

不過他強調他早不是這個圈子的,以上故事,都是他跟老衲隨口瞎侃的,老衲寫出來與大家一樂,若有錯漏不真確的地方,還是要以六合螳螂門現今的當家拳師,說了才算數啊!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20210217

我們甚麼時候才會對自己的文化與傳統,有真實的自信與自豪?


大年初二,老衲喝了點酒本欲去睡,豈知朋友傳來兩段網路影片,老衲看了以後,心潮翻覆,輾轉難眠,古人說文為心聲,老衲的心聲不吐不快,寫成短文與大夥兒共參。

先說這兩段影片是甚麼呢?第一段,是一泰拳拳館教人蹲馬步的短片,你沒看錯,蹲馬步就是你想的那種蹲馬步,而泰拳拳館的教練,看外貌,像是泰國人,不是華人,但影片不是那麼清楚,老衲不敢斷定。

另外一段影片,是張偉麗(現任UFC草量級女拳王)赴紐約學習「筋膜」訓練,是的,這個「筋膜」就是你想的那個筋膜,是傳統武學中,所謂的內家拳學念茲在茲的「筋膜隆起」的那個「筋膜」。

為甚麼這兩段影片,讓老衲有那麼大的情緒?

先說一個別的,再轉入正題,年紀比較輕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自從UFC此類MMA格鬥運動,在上世紀90年代興起後,傳統武術便開始受到極大的質疑,當然可能更早之前,如香港的吳陳比武事件時,已有人對傳統武術提出質疑,但比較全面性的批判,老衲個人以為,還是在MMA、踢拳、K1等等類型的格鬥比賽大量興起之後。

在此之前,即便傳統武術與泰拳、或者是拳擊等格鬥運動選手比武的成績不一定很好,但當時未透過電視媒體大量傳播,所以一般人還是對傳統武藝很有信心的,而在上世紀彩色電視大量普及,再加上除了拳擊之外,各種格鬥類型的比賽大量展開之後,人們對於傳武的實戰性,提出了普遍的質疑。

(當然,在此之前如李小龍,早就對傳武提出各種批判與質疑,但當時一般大眾還是對傳武深信不疑的。)

這些質疑與批判有很多,不能詳述,就單講一個「蹲馬步」,當時在MMA概念流行,大量的異種武術格鬥實驗結果之後,不要說一般人,就連很多武術教頭,都開始懷疑起「蹲馬步」的訓練,當然這裡講的蹲馬步,包含了很多,依門派不同,可能是馬步、弓步、或者其他樁步,老衲就不一一講了,當時甚至有傳統拳師提出一種理論,說「別看西洋人不蹲馬步,其實他們天天蹲馬步,你看,深蹲不就是馬步嗎?」

結果近三十年後,老衲看到泰國人開的泰國拳館,教起學員們純正的無負重徒手靜態蹲馬步,對比起當年聽到的各種質疑批判,你說老衲能不百感交集嗎?

再說「筋膜」,練傳統武術的朋友,很少人不知道所謂的「筋膜」理論的,這個筋膜理論可能不一定叫這個名稱,但差不多是那個意思的,就是人體除了表層的肌肉之外,在深層部位有一些筋膜勾稽串聯,而所謂的「內功」,就是鍛鍊這個「筋膜」的,唯有筋膜強壯了,才能使人形成一個「整體」,發出「整勁」。

以上這個理解或說法老衲暫且不去說它對與不對,不過這樣子相似的理論,在過去三十年間,老衲不知聽過多少人嗤之以鼻,當然,除了少數傳承純正的師徒之間,仍深信不疑地在戰戰兢兢的學練此「功」,除此之外,一般大眾已經完全被「所謂的」「科學」鍛鍊給洗腦了,認為這些古老的「筋膜」訓練理論,都只是騙子大師們的江湖話術。

的確,老衲不能否認,很多江湖騙師們也在講此一理論,但偏偏他們手上又做不出來,不但做不出來,更解釋不出來此筋膜理論,與實戰格鬥模式之間的互動互為關係,長此以往,除了少數個性單純,邏輯不清的學員仍會繼續深信之外,其他被騙的學員,就開始對此理論產生質疑了,搭配一般人所能接受到的資訊,其實並非頂尖拳手的訓練模式資訊,所以若是你問一般人,負重肌肉訓練,棒棒棒,若與他講筋膜整勁,他一臉質疑,以為你是不是武俠小說看太多了。

好了,現在頂尖的MMA拳手也開始認同筋膜訓練,開始接受筋膜訓練了,張偉麗在影片中說了一句話,「這個力跟深蹲完全不一樣」,多少人能聽懂呢?還要多久,這個筋膜訓練,才能被一般大眾所接受,提升到與負重肌肉訓練一樣,為社會大眾所尊重呢?

老衲從不怪人瞧不起傳統武術,因為太多傳統武術拳師,本身的作法就在侮辱傳統武術,長此以往,你叫圈外人怎麼給你們尊重?難道傳統武術,真的就只能靠電影或者漫畫或者小說,來得到一般人的認同嗎?

說到這,老衲真佩服一些傳武的師徒,紮紮實實地訓練,而能夠上擂台比賽上去打,通過比賽,來證明傳武的價值,不論輸贏,你們都是老衲心中的英雄,俺敬你們一杯!

現實中老衲是做不到如此的,終日為了糊口所忙,連遮風避雨的屋子都成問題,更別談自個兒訓練或帶著學生訓練了,你們真厲害,真有熱情,都是好漢子啊!

「我們」,是指這個傳統下的所有人,圈外圈內,「真實」,是指經得起科學驗證的理論,而非玄虛迷信謠言,老衲真的想知道:

「我們甚麼時候才會對自己的文化與傳統,有真實的自信與自豪?」

難道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傳統,一定要靠洋和尚來念經,洋和尚來敲木魚,我們才聽得進去嗎?夜深了,忽然想起陶淵明的那首詩,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啊。

20210211

今晚就是除夕了, 瞎聊聊心底話吧!


老衲自小被說有些強迫症, 也有些躁鬱症, 所以個性古怪, 看到啥事不合理的, 忍不住要出言糾正, 不是自以為正義, 也不是想出風頭, 就是想說而已, 與電影[小丑]一樣, 沒理由, 就是愛笑.

老衲寫這版, 自以為寫的都是常識, 當然也有寫不對的地方, 朋友們只要糾正, 老衲查實真是寫錯了, 俺都欣然接受, 沒有任何情緒.

為什麼寫武術常識? 因為老衲發現, 大多數的武術常識, 居然這些檯面上的傳武『名師』, 居然一點兒也不知曉, 不知曉也罷了, 還以無知為榮, 繼續矇著眼傳播一些錯誤觀念, 遺害年輕朋友, 老衲實在看不過眼, 出來講一講, 要知道, 人生最珍貴的無非生命, 希望年輕朋友不要浪費生命, 跟一些騙子大師們練一堆假武術真體操, 年老得知真相, 你會痛哭不知所以.

當然, 也有好朋友私下勸戒老衲, 不要這樣搞,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業自個兒去擔, 咱看戲練功就好, 這道理老衲不是不知道, 只是老衲腦子有病, 做不來, 不是不聽好朋友勸的意思.

先說了, 老衲從沒想要變什麼大師, 手上功夫也是麻麻, 想要文章出名, 想要大家幫忙轉貼宣傳, 無非只是希望正確的三觀, 能夠多影響一些人罷了, 亦舒師太說的, 文章出名就好, 人絕對不要出名.

回頭說到常識, 有兩點常識, 與大家分享一下, 當然也可能是老衲說不對, 大夥自個兒驗證吧!

1. 裸絞之術, 絕對是一成形, 被施術者瞬間昏迷, 過程可能不到一秒, 絕對沒辦法, 也來不及拿口袋裏的打火機破解.

2. 裸絞之術, 後手不是搬在後腦上, 如果搬在後腦上, 那是柔術高手在跟您開玩笑呢! 要不便是拍影片好看, 千萬別上當.

老衲不懂柔術, 有些撈過界, 不過只是想提醒練傳武的朋友, 多看多比較, 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種武術, 柔術的凌厲是得到世界普世價值認可的, 躲在角落旮旯裏拿打火機意淫取笑, 不是壯夫所為.

今晚就是除夕夜了, 老衲預祝各位朋友(不喜歡武友這個詞, 朋友多好, 都是朋友), 新春愉快, 來年財源滾滾, 鼠錢數到手抽筋啊!

為什麼傳武上不了擂台?


很多人喜歡問,為什麼傳武上不了擂台?關於這一題,有許多前輩高人已經提出解答,而老衲也不甘於人後,講一講自個兒的答案,是對是錯,任人評說吧!

說到傳統武術這東西,包羅萬象,今日只說徒手的武功,不涉其他,而傳武中徒手的功夫,老衲以為,可分為三種類別,一是「架法」,二是「功法」,三是「拳法」,其中架法是不能上擂台的,功法可上可不上,拳法呢,略經改造,是完全可以上擂台實驗的,以下分別說說這三項東西是個什麼東西。

先說「架法」,這一類的東西,是一些散著與毒手,是專門拿來打架的單式,好比八大肘法,或九招腿法,這種散手型單招,又或上驚下取,又或探馬藏花,又或是扣喉掃脛踹下陰,此類的應用型單招,而除以上之外,還有如鳳眼拳,劍指,刁手,掌底拍等等奇形傷敵的毒手怪著。

平心而論,這些單招與毒手,拆開講解起來時,都很精彩,若用在街頭打架,也非常實用,這些「架法」,設計的核心思維是取巧與偷襲,以弱勝強,拳打不知,是古代武行中人行走江湖的伎倆,要知道當時的生活環境,沒有健身房也沒有擂台拳賽,這些武行中人需要練的就是倆毒招,走鏢時遇上賊匪,一兩下解決問題,所謂「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沒法跟對手打上五回合六回合的,也更不可能與對手講究身高、體重、臂長等等差距,這一路「架法」的功夫,傳到現代,演變成了各種「自衛防身術」,軍警單位或一般人習之,若通過適當的演練熟悉,面對突發性的危險狀況,有一定的成效。

當然,這一路功夫,也十分強調徒手與隨手兵刃的搭配使用,如用軟布,如用小刀,如用短棍等等,怎麼順手怎麼來。

不過呢,拿這一套東西練習,是永遠無法上擂台打拳賽的,蓋因目的不同,訓練的方法也不同,「架法」的功夫,強調的是取巧與偷襲,強調的是「場景訓練」(如樓梯間,雪地上,船上山裏等等),因為「架法」面對的是一個不公平與不合理的衝突場景,對手可能比你高、比你壯、甚至比你更有打鬥的經驗,所以訓練的思路必須得往取巧與偷襲設計,與擂台拳賽,是迥異的兩種思維。

擂台拳賽上的選手,都是經過充分訓練的,一喊開始,選手們渾身神經都豎了起來,與私下隨機式的衝突狀況完全不同,在一個充分準備好的狀況下,若是拿以取巧與偷襲思維設計的「架法」,自然萬難得手,這不是「架法」本身設計的錯,而是使用的人的邏輯問題。

嚴格來說,這一套「架法」功夫,根本不適用於比武打擂,絕大多數傳武人,與現代搏擊較技失敗,都根源於拿單純的「架法」去比武,這好比讓魚去爬樹,自然落得一個啼笑皆非的下場。

當然,有些搏擊選手,在精通搏擊之後,又與傳武師傅學一點「架法」,偶爾應用在比賽之中,頗有畫龍點睛之效,但萬萬不可認為「架法」就可以上擂台了,這是倒果為因的謬論。

傳武的第二種東西,叫「功法」,這種訓練就比較有意思了,目的是強化身體的各種功能,練得少,可以養生健體,練得多,可以上場殺敵,此一類功夫中,最著名的好比有整體筋膜類的訓練「易筋經」,或局部功能類的「鐵砂掌」,又或者是各種發力練勁的訓練,好比「站樁蹲樁」,好比「發勁貫力」等等,都屬此類訓練,這種東西,可以當作如重訓一般,雖然不是說練好了就可以上擂比武,但若想上擂比武有好成績,非得訓練這些「功法」不可。

舉個例子,老衲一個學生易筋經的功夫頗深,雖然乾乾瘦瘦,可全身上下有一股奇怪的勁,用大小擒拿等都很難真正卡死他的關節,據他自個說,曾給朋友用十字固抓穩右手試驗,一般人會喊痛拍掌的位置,他卻一點感覺也沒。

再舉個例子,老衲另一個學生,原本就有十年傳統拳法的功夫,發力練得很好,只是失之過剛,來老衲這第一天,老衲就幫他調勁道,一調之下,他大為驚奇,說原本以為發力要很用力、出力才能達到的效果,怎麼現在可以輕鬆發出?他與老衲推手,雙臂一封一按,就把老衲震出騰騰騰四五步,老衲一笑,拉開距離,不與他搭手,然後說道:

「好,你現在身上已經有整體勁了,要不要用整體勁跟老衲試試怎麼打?」

就這一句話,把學生問得呆了,他一笑,從此乖乖跟老衲學踩鷄步。

舉這兩個例子,老衲是想說明,傳統拳法中的「功法」雖好,但若只是單獨訓練此,仍是無法比武打擂的,但是,這些功法訓練都是古人研究出來的寶,若是擂台選手研究一下這些,對比賽確實會很有幫助。

當然,也有一些上古「功法」,是現代頂級選手已經在研究與訓練的,好比老衲小時候練過的「坐冰」,坐冰是什麼呢?即是拿一個大木桶,裏頭倒滿碎冰,再加鹽水,然後整個人進入冰桶打坐,只露出下巴以上,以一刻鐘為基準坐滿。

(這功法很妙,不過若無有經驗的師長在旁協助,千萬不要胡亂嘗試。)

這坐冰功,在老衲小時候練時,完全不知曉這是幹啥用的,只覺得這堪稱是人體酷刑,一出冰桶,皮膚接觸到外頭空氣時,直有灼燒之感,非常有「冷酷異境」的魔幻寫實感,但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這謎一直到老衲最近看了UFC頂級選手,開始紛紛採用氮氣冷療訓練,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坐冰功也是有科學原理的,忍不住拍掌大笑,笑自個年幼的淺薄無知。

除了「架法」與「功法」之外,最後一路功夫,叫做「拳法」,什麼是拳法呢?不是門派名稱中有個「拳」字就叫做拳法,老衲以為,真正的拳法,是要有一套自個獨特的格鬥理論,與格鬥「節奏」的。

「節奏」?是的,真正的拳法必須得有自身的特殊格鬥節奏,好比拳擊有拳擊的節奏,泰拳有泰拳的節奏,柔道有柔道的節奏,柔術也有柔術的節奏。

沒有一特殊發揮自身格鬥理論的「節奏」,那就不能被稱之為一個拳法,老衲這輩子練武,最喜歡研究一個問題,為何很多傳武習練者,打起來都像拳擊散打呢?最近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沒有「拳法」,只有一些「架法」與「功法」的訓練,所以這打鬥中的「節奏」,只能從拳擊散打一類的搏擊項目中取經了。

當然,很多人不願意從拳擊散打找這格鬥中的節奏,所以希望從傳武本身當中尋找,而傳武當中最無爭論,最有自身獨特的格鬥節奏的,當屬中國跤,螳螂拳,與詠春拳。

傳武當中的中國跤發展十分完備,自成一套體系,而且各支有各支的節奏,這是得到世界武壇認可的,傲視群倫,殆無疑義,連最愛約架傳武的徐曉冬都不敢噴中國跤一字半句,這真是傳武當中的瑰寶,老衲的師父當年也曾認真練過摔跤,常常與老衲說起中國跤法的厲害,不過老衲一點不通此道,只是見過皮毛而已。

詠春與螳螂,老衲已介紹過很多,就不再贅述,只是想表達一個「節奏」的概念,而詠春與螳螂恰好流傳甚廣,而節奏又明顯與拳擊散打泰拳等不同,所以拿這講給大夥聽,比較容易為人理解,不是老衲認為其他的拳法就沒有節奏的意思,這點一定要聲明,好比心意六合拳,它的格鬥節奏十分古怪,可是大多數人沒見過,所以不提也罷。

另外一點要聲明的是,拳法應該有一個像菜系的東西,好比中國菜五花八門,可數來數去不過八大菜系,拳法應該也有拳系的概念,很多拳法雖然不叫詠春或螳螂,但很明顯是詠春概念的,或螳螂概念的,所以舉詠春與螳螂做例子,是化繁為簡的提綱,不是單提此兩門的意思。

(拳系與菜系的比喻,是上回某個朋友留言提到的,深以為然,非常感謝。)

有了「節奏」的拳法,是不是就可以上擂台呢?老衲以為是可以的,只是需要克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例如規則相應的問題,或者訓練量,戰術應用等等問題,至少比拿「架法」、「功法」去上擂台比武要接近得多,也適合得多。

順帶一提,這個「節奏」的說法在過去也有的,過去的拳師會說,那人出手就是螳螂拳的「味道」,這人出手就是詠春拳的「功底」,至於他?哎!他雖然是某正宗傳統拳派掌門,但一出手,完全是拳擊散打唄,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傳統功夫的感覺,這樣的評說裏頭,講的就是「節奏」,而不是具體的招式。

傳武中的拳法門派,很多只有「架法」,或只有「架法」與「功法」的,有純粹的「拳法」的流派少之又少,若習練者只學到架法與功法,那麼往自衛防身術去琢磨,才是正確的方向,若往擂台比武奔去,那肯定被揍得滿頭包,認清自個所站的方向,以誠實的態度面對,才能真正有所寸進。

老衲最近細讀某名門正派的拳法教材,門,是名門無疑,但實際的教程完全只是「架法」與「功法」,沒有自成一套理論的「拳法」體系,這樣子的東西,適合自衛防身,但若學者要朝跟現代搏擊較量的目標前進,那是請鬼拿藥單,穩死。

另外一說,老衲原本最喜歡罵很多傳武人出手不像傳武,反倒像拳擊,何不如直接去練拳擊呢?看完此書之後,深自反省,人家其實也是苦無出路,要擂台式的比武,需要一個恆定性的格鬥節奏的,這個節奏,需要先學一套「拳法」來模擬「節奏」,若無此拳法節奏,則訓練實戰根本無從下手,而本門古傳的正宗教材,只有「架法」與「功法」,那要如何練實戰呢?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所以先學一個有「節奏」,體系完整的「拳法」,再把原來古傳的「架法」與「功法」加進去發揮,變成了這些沒有完整體系拳法的古門派,進入現代搏擊世界的唯一選擇,老衲現在想想,這恐怕也是極為正確的一種進化與轉變吧!

當然,學會一個基本的格鬥節奏之後,多打多練多玩,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節奏,這是高階段的拳手的事了,這一點,「各位看官們程度都很高,就不用老衲囉唆了吧」,哈哈哈哈!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