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老衲來看董陽孜

 
這週恰好老妻不在家,老衲得空,四處亂走,正巧撞上臺北市立美術館在展董陽孜老師的「行墨」大展,老衲向來喜歡書法,便走了進去欣賞欣賞。

董老師這次的展精采絕倫,精采在何處呢?老衲以為,最精彩之處,便是在這次的展,匯集了董老師人生各個時期的作品,從年輕時期的油畫,到早期臨摹的顏體與魏碑,再到山谷與漢隸,最後融會貫通,開創了一條她董陽孜自個兒的路子,董姬的字,既新潮又復古,既是文字又是圖畫,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真是美極了,沒看過的人一定要去看看,看看才知道,原來中國的書法藝術,可以去到那樣的境界。

談書法,很多專家可以談得比老衲更好,不過老衲想藉此談談書法與武功的關係,談武功,這可是老衲的獨門絕活,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書法一道,向來與武功有許多類似之處,比如說書法分體,學二王,便是王羲之王獻之的徒孫,學顏體,那便是顏真卿字清臣的餘緒,黃庭堅自述他的學書歷程,先學右軍,後學《瘞鶴銘》,可他一直不滿意,覺得自己的字,俗了,一直「未能免俗」,擺脫不了「俗」的毛病,直到他中年時,看到了唐僧懷素的狂草,黃庭堅才忽然開竅,從此筆力抖擻,創出一條他獨一份的山谷奇路。

這個歷程,不是與我們學武功的歷程,有很大的相似度嗎?大部份學武的人,初時先學某門,後學他門,可是在這其中好像轉迷宮一樣,也許別人覺得很好,但自己總是覺得不好,迷宮越轉越轉不出去,越想進步,越無法進步,正在山窮水盡之時,忽然某明師,或者某武友,又或者只是某件事,如驚天一指般,醍醐灌頂,猛然開竅,忽然覺得自個兒「通了」,從此之後從蓄電池轉為發電機,源源不絕,該怎麼練該練甚麼,忽然都有了主見,此後無論尋師或訪友,都有自的主見,練甚麼要甚麼缺甚麼,自有一套評量標準,你,走出了一條你的路。

比如說世界公認的功夫之王李小龍,他小時候先學啥呢?先學「瞎練野打」,不管是啥,洪拳太極並潭腿,怎麼好用怎麼亂練,反正打贏就行,這是他學武的第一階段。

後來他撞見了詠春拳,他發現怎麼打,都無法打贏他那練詠春的朋友,於是他見到了葉問,聽拳論,試打法,他衷心拜服這個從廣東佛山來的斯文先生,於是小龍拜師,精煉詠春,很快的,他成為一個十分擅打的詠春拳手。

但這不是故事的終點,李小龍到了美國以後,持續教武練武,在一次比武之中,他發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從此他廣泛地吸收各種武術,跆拳道,拳擊,甚至是西洋劍或重量訓練,他像海綿一樣吸收,在他原本的詠春拳底之上,他發展出一套他自個兒的獨特風格,他把這種風格,取名叫「截拳道」。

與李小龍相反,越參越少的人也是有的,好比說,有一個人叫做是老衲的,老衲小時候廣泛地接觸過中國北派武術,及長又正式拜師學練內家三拳,形意八卦太極,到後來,遇見了老衲的心意師父,自此以後,便只練心意六合,不涉其它了。

老衲以為,不管是練多練少,最重要的還是找出自己心中最想要的那樣東西,有些人喜歡拳擊,便專注於打拳擊比賽,有些人拳擊踢腿都喜歡,便專注於散打搏擊,有些人興趣更廣泛,喜歡拳擊踢腿摔跤地板,這種人多半去練綜合格鬥,這之中有誰對誰錯或是誰強誰弱嗎?老衲以為是沒有的,拳與性合,只要能應付心中的那種格鬥場景,愛練甚麼練甚麼去。

侃得有些遠了,回到主題,這次董陽孜老師的「行墨」大展中,還有一項紀錄片,讓老衲看了非常感動,影片中董老師說,「西洋藝術固然好,拍賣價高,可我就是不服氣,我們也有我們的東方藝術啊!書法,便是所有東方藝術中最神秘的一種!為什麼我們不能推廣書法?為什麼我們不能推廣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審美觀?偏偏一定要向西方看齊?」

是啊,老衲知道拳擊選手能打,泰拳選手能打,柔術選手能打,更不要說UFC比賽中的MMA拳手各個龍精虎猛,惹不起的,可是,可是我們能不能也學學練練東方的格鬥藝術,品味一下,老祖宗們過往的生存藝術;為什麼甚麼東西,都急著一定要向西方看齊呢?

老衲知道,現階段很多傳武老師傅若是上擂台,可能打不過各種職業拳手,可是,可是難道擂台比賽,就成了我們評斷武功的唯一標準嗎?擂台比賽有太多原始武道之外的因素,除卻此外,日本的空手道與巴西的格雷西柔術,也無一不是在現代比賽競技規則下,不斷修正不斷重生的,中國傳武只是還沒跟上這班列車而已,有見識卓絕的帶頭大哥出面,登高一呼,中國功夫想要追上世界競技比賽潮流,老衲樂觀且自信,這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既然談到比賽,不得不談一下,競技運動比賽之中,最重要的元素根本不是甚麼厲害的明星選手,最重要的元素,其實是坐在場下的所有觀眾,崖岸自高,天下無敵,那都是你的事,與觀眾無關,只有真正讓武道教育深入人心,武道才能真正發展起來,有觀眾,百裏挑一,甚至是萬裏挑一,才能真正出現身經百戰的天才拳手。

這也是董陽孜老師一直一直在做書法跨界的活動的原意,只有大家都懂書法了,書法家才有活路,這書法藝術,才能變成一種活的藝術;只有大家都懂武功了,武道才有活路,這也是老衲寫文的初心之一,科普武功,武普一下武學常識,把一些常識說開了,初學者自然眼界提高,對武功的鑑賞力越磨越高,傳統武術,才會有真正的活路啊!

老衲嘮嘮叨叨,三句不離本行,看完「行墨」大展,依照中國古代的規矩,寫完心得文要再來一首定場詩壓卷,一氣呵成,立即下筆曰:

老衲來看董陽孜 萬鈞筆力掃千軍
巾幗不讓鬚眉氣 要計當為天下計

濃淡黑白墨飛轉 枯濕直曲線漣漪
筆法自古通勁法 只是俗人識者稀

拳練虛實並開合 書論遲澀與迅疾
動手最要靈神意 寫字獨樂擬即興

結字因時有變化 打法因地可制宜
筆勢千古同一力 功勁不分內外異

書法能通拳法論 老衲不是春繆思
古來聖賢皆有示 只是小子以為痴

中華武道千百載 豈是淺薄花梢藝
留待來時英雄出 今朝養晦是明夷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