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尚學禮打擂」,怎麼贏的?

說這則故事以前,先聽老衲的引子,再入正題。

舊社會的傳統武術江湖中,分兩路人,一路正派一路不正派的,不正派的那路,通常有一個陋習,就是喜歡用門內先輩的無敵戰績,來催眠麻痹後學者,江湖術師們最喜歡利用此點來一再地吹噓,讓從學者飄飄然,好像以為只要練了該門拳術,就可以也跟祖師爺們有一樣的戰績。

老衲向來對這種事嗤之以鼻,拳法靠練,修行在個人,君不見好多大師的子姪們練拳,拳打得東倒西歪軟綿無力的?拳術這個東西,三分教七分練,在觀念(心法)正確的狀態下,主要靠練與悟性,與其他輩份、血緣、關係都無相干,再說,流傳到現今的傳統門派,少說也上百年了,肯定有贏過手也肯定有輸過手,單看好的不看壞的,絕不客觀,理性者所不為也。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才可以平心靜氣的聽聽門內「口述」歷史,理性客觀地學習一下,不做妄聽妄言人云亦云的傻蛋。

在心意門內,也有幾項門內口述傳說,而這些傳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幾乎都有實際應用的招式留下來,可供後人研究參考,老衲今天呢,講講「尚學禮打擂」一則,與各位看官們共同賞析。

據說民國年間,有大紅拳高手張某,在河南開封擺擂,尚學禮老師(盧嵩高的師兄,袁鳳儀的大徒弟)時年七十餘歲,聞知此事,一時技癢,前往較技,而那張某乃少林正宗嫡傳,力大招猛,又正值壯年,尚師上擂後先以調步(一種心意六合訓練中調動對手的步法,有多種變化型)盤旋,引張某到擂台沿邊,覷準機會,翻身再用懷抱頑石把將張某打下擂台,順利取勝。

好,故事說完了,在這則口述歷史中,透露什麼訊息呢?老衲以為,至少有以下兩點:

一,對手素質比自己強時,不可力攻,當以智取。(尚師當時七十餘歲,對手張某據說是四十左右,正當壯年,以常理推斷,張某的力量、速度等肯定強於尚師。)

二,身法步法要嫻熟應用,起碼可以先游鬥自保(用調步盤旋),再配合打鬥的環境(將對手引導至擂台邊緣),擬定戰術,用合適的打法取勝。(利用擂台高於地面,且有邊界的條件限制,尚師以搬雙把將對手擊下擂台,避免對手不認輸起身再戰,死纏爛打。)

除了這兩項,還有一項隱含其中的是,心意六合的打法中沒有搭手拆手一說,不過這是另一回事,不在本文展開。

老衲以為,各種門內先輩的口述戰績歷史,想拿出來吹牛,至少還是得要讓後學者學到點什麼才是,而不是光聽老師傅們一昧吹牛,老衲當年學武,聽這些吹牛故事聽得最是氣悶吹脹,因此今日隨手舉來演化闡釋一番,避免重蹈老師傅們只吹牛不支招的覆徹啊!


20201227

龍中之王Super Fight 的鬼熊之戰

老衲的徒弟奇拉拉前幾天打了一場好比賽,忍不住轉貼給大夥欣賞欣賞,哈哈!當然也是因為這場比賽中,擔任講解的王怡天館長多次介紹到心意六合拳,還特別提到了拉拉的心意六合拳是老衲教的,俺這人有一說一,感謝怡天館長盛情,在此致謝。

說到拳龍王怡天館長這號人物,其實老衲原來就一直想跟他說聲謝謝。當年有一個網紅健身教練說傳武通通是花拳繡腿,都不能打;怡天館長是第一個跳出來為了傳武界發聲的,公開說明了他的八極拳傳承,並說願意上擂台一戰證明傳武的價值;老衲雖然向來是個湖海散仙不管事的個性,可是看到有人願意這麼著為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所堅持,所奮戰,所努力,還是很感動的。真是謝謝王怡天館長。

這場比賽雙方都表現得很精彩,講解旁白也很有趣與豐富,內行看門道,外行也可以看個熱鬧;不過最感動老衲的一幕,是拉拉賽後接受美麗的女主持人訪問,當女主持人問拉拉說你是不是能代表『最強詠春』?拉拉反射性地馬上回道:「不是不是!最強詠春都在台下,欸鏡頭帶一下,擂台下站著我的師父、師叔...他們才是最強詠春。」拉拉的這個回答是很東方式的,與西方人的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唯我獨尊思維是很不一樣的;那一刻,誰強誰弱已不重要,裏頭代代薪傳的情感才是最動人的。

對了,這次的龍中之戰在年底前還有季軍賽與冠軍賽可以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專注,另外龍中之王賽在flyingv的募資平台上是有公開募資的,有贊助的朋友可以依贊助的多寡,獲得這次活動的專屬紀念品,很有意思;老衲前兩天也轉了筆錢,當作是買T-shirt吧。大夥有錢捧個錢場,有人捧個人場,經濟不允許的朋友動動手指多轉貼多幫龍中之王大賽衝衝流量,也是好的。

忽然想到,拉拉的對手爆氣熊巫俊學的父親據聞是南少林的傳承,在三重開設『振武堂國術館』,做民俗療法正骨鬆筋等等;而俊學也傳承家學在板橋開設『振武堂分館樂橘世家』,除了傳統整復之外還有長者的延緩失能樂齡運動等等,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多比較多了解。老衲自小是傳統的武林世家出身,對這一行很有情感,這行在現代社會裏不容易,需要創新改革,也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深入理解。

(對了,巫俊學的外型比那須川天心帥多了!技術的話,希望有天可以看到兩人交手,哈哈哈哈!)

好了,廢話不多說,比賽連結就貼在下面。記得若是在公眾場合看影片時一定要戴耳機,別吵到不相干的路人,大夥一塊養成公共禮儀的好習慣啊!

https://youtu.be/qDTdN4E3UYc

20201226

一氣

夜讀拳譜,有感而發:河北形意門練的是一氣之「往來」,山西戴家心意練的是一氣之「束展」,而河南回族心意呢,則是練一氣「縮漲」。

這其中沒有誰好、誰壞、誰對、誰錯,只是各自觀點與氣口切換不同而已,當然,這是老衲一家之言,各位看官聽聽笑笑就好,千萬別當真,哈哈!

*附圖為武朝相先生,此君是大名鼎鼎的河北形意門車二師兄車毅齋的徒孫,1948年先去香港,後轉入台北,後約莫在1973年移民巴西,一邊開公司做生意,一邊在當地傳授正宗的形意門功夫,晚年獲巴西政府頒發爵士勳章,以表彰他對巴西的貢獻,為巴西華僑中之佼佼者。

20201225

想自學心意六合的四把拳的看過來

最近看網路,發現網上四把拳的教學多如繁星,這些教學老衲也不去評它,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吧!不過老衲這裏侃一侃四把,聊作談資。

談起四把拳這東西,據老衲所知是這樣的:在買壯圖老師之前,心意門並無套路,有的只是一把一把的功勁練習,而買師創編了四把拳這個簡短的套路,所以在買師之後,心意門人就有了這一簡短套路,也是心意門唯一的套路。

這四把拳的套路做什麼用呢?肯定不是拿來練用法,為什麼呢?因為心意自古無用法,亦無散手、拆招一類的東西,完完全全是練功勁打人,練好了功勁,再練變化,所以打法上只有原則,並無固定用法招式。

老衲這樣說稀奇嗎?其實一點不稀奇的,因為世界上僅次於摔跤,最古老的格鬥術拳擊也是這樣幹的,拳擊只有直勾擺三拳,再分左右,一共六著*,可是變化之多之精彩,令人目不暇給,諸君可以看看拳擊場上頂級拳手,就可知什麼叫做法無定法,著無定著,拳擊手真正厲害的,不是那幾下拳頭打這打哪,而是他們練出來的拳勁,配合蝴蝶步法,神出鬼沒,一拳既出,一拳緊隨,忽上忽下,聲東擊西,簡直叫人防不勝防。

(*忽然想到,拳法中一共只有六著的,還有金庸小說中,逍遙派天山童姥傳虛竹和尚的天山折梅手,童姥說天山折梅手只有六路,可是可以破盡天下武功,這可不正是拳擊的寫照嗎?哈哈!)

心意六合比拳擊稍稍複雜一點,但某些概念是類似的,都是無固定招法,只鍛鍊勁法、身法等等,而買壯圖老師是直傳張聚的,怎麼可能不懂這些東西呢?所以說四把拳是一個練用法、練招法的套路,就好比說,拳王阿里 Muhammad Ali 創編了一套組合拳,然後跟後學者說你用這套組合拳去打就可以了,是一樣荒謬且不符合常識常理的。

所以,這四把拳的套路究竟在練些什麼呢?直接了當的答案就是在練「氣口」,這氣口又是什麼呢?更直白的答案就是「呼吸與動作」的配合,當然這是往淺了說,便於一般人理解。

總而言之,這套短套路四把拳,與其他拳種的套路練習目的並不相同,它是基於前頭十大形的基礎,進階之後,才需要這套四把拳的輔助,讓功夫更上一層樓,早一兩輩的心意門老師,把四把拳當作是入門弟子才傳教的標誌,近代的心意門老師可能並不講究這些舊習,但那個意思是這樣的,四把拳早些習練,並不一定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

不過現代資訊爆炸,守著舊規矩並無益處,老衲教拳,只要學生喜歡,四把拳隨時可教,並不在乎學生實際進度,更不在乎拜門拜師;不過教四把拳時,有一點老衲是很要求的,就是動作必須得正確,因為前頭說的,四把拳是練氣口,練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若是動作不對,氣口必定不對,若是氣口不對,那末這套四把拳,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意義。

老衲自小不喜歡只聽一家之言,喜歡自個兒蒐集素材,研究對比,老實說,看過網路上可見資料,四把拳打得最正確的,私心以為還要數李青山老前輩,李是盧嵩高老師的小同鄉,雖未列入弟子譜名,可是盧老對李私教甚多,是以李老前輩的四把拳,堪稱標準,而且只一進一退,六節動作,相當簡潔有力,若有喜歡四把拳的朋友,不妨照著李青山前輩的動作學習,千招會不如一招精,若將李青山版本的四把拳這幾個動作練熟練精,真真勝過網上瞎練者無數啊!


20201224

甚麼叫「內家拳」?

以老衲很低俗的理解,內家就是內的意思,相對於外(外家拳),是比較靠裏面的意思。

所以甚麼叫做內家呢?就是練拳不要練外面看到的東西,要練裏頭看不到的東西,如果你打拳練拳,有一些外面看不出來的絕活,那恭喜你,已經進入了水鏡八奇,喔不,進入了內家拳的領域了。

這個內家拳的定義,可以用到各行各業,甚至是生活瑣事中,好比說有些圈子很流行「潛規則」,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那是「內家」規則,因為它是相對於「表規則」而應運產生的。

又或者說,很多人講話,語帶「潛台詞」,罵這罵那,看誰都看不順眼,教這教那,誰都應該聽他教訓兩句,如果您只在外家拳的境界,是看不懂這種憤青憤中憤老的,但對於老衲這種,已經練了一輩子「內家拳」的拳棍,一看就明,一明就精。

這種人的潛台詞就一句:「全世界就老子和老子的師父牛逼,你們其它這些人,根本不配談拳,不配談功,不配談武術。」

行行行,老衲聽懂,您老走好,練功時別摔跤了啊!



20201223

劉雲樵手寫的巴子拳練法

老衲的粉專這幾天粉絲暴漲,留心一查,原來是好多劉雲樵先生的門人幫忙轉貼按讚,追蹤關注,老衲在此謝過。

恰巧今日,有個朋友拿了本書來給老衲翻一翻,《周剑南武术文集》,裏頭有兩頁劉老手寫的巴子拳來由,練法,風格等等,拍出來送給劉門弟子,算是回禮。


當然,其中大部分的東西,都在已公開的資料中有看過,而比較少見的是,劉雲樵先生特別指出,小鈀子是在「練氣」,大鈀子是在「發勁」,而六大開,則是「熟著」,若是比較劉老多年前出版的書中講的,小奠其基,大極其術,六大開肆其藝,這兩張手稿算是比較明確的講解到底這三套拳分別的作用。

一般人不曉得,其實傳武是非常科學的,好比詠春三套拳,其架構非常之嚴謹科學,小念頭,尋橋,鏢指,各有各的目的,層層進階,井然有序,讓你逐步掌握詠春一門應該掌握的功體與技術。

詠春三拳各自練什麼,許多前輩高人分別有許多精闢的闡述,老衲以為各自有各自的道理,而且其實互相之間,感覺並不衝突矛盾,不過,同樣只有三套拳的巴子拳,真的很少看到有人能以科學的觀點,明確指出這三套拳,究竟分別練些什麼,當然,這可能是老衲見識不廣,孤陋寡聞之故。

今日看到這兩頁紙,忽然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果然也是同詠春一樣,井然有序,層層進階,科學嚴謹,真正古拳之風範啊!所以分享給大夥兒一同樂一樂,不過「練氣」、「發勁」、「熟著」,應該都不是字面上的粗淺意思(真有拳法認為熟悉幾個固定招法就可以打人乎?真有人認為「氣充志壯」就可以打人乎?),這一點,劉老門人自然早就知道了,不用老衲來囉唆。

20201219

心意六合拳發勁的秘傳—「三亂法則」



大夥不要看老衲寫文愛說道理,其實老衲私下講拳,最討厭說道理,最喜歡忽悠別人。

上回有一學生來報告老衲,說老衲教的虎抱頭好用,整勁兇猛,硬打硬進,他與一高壯之人試手,很輕易地就將對手門戶破開,撞得人仰馬翻,老衲一聽,即刻笑罵道:這用法完全錯誤,不然你來試試老衲?

於是學生傻呼呼地用虎抱頭進攻,老衲一閃側身,隨手用蛇形穿手攢開他前手,再用蛇擺尾掃他脖頸動脈,一下把他打矇了,老衲解釋道:「你的虎抱頭雖整,但俺只需要敲開你的前護手就可以打你啊!根本不需要跟你拼整勁,這好比你要很費力地推動一顆大石頭,還是用一小鐵錘敲掉石頭一小塊就好?」

學生一聽,傻在當地,支支吾吾道,所以......所以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練整勁?老衲堅定地搖搖頭,說道:「是的,並不需要整勁的練習。」

又忽然想到,老衲的另一個學生,很喜歡給老衲看各式發勁,外頭找的影片,或是他自個發勁打拳給老衲看,然後問老衲意見,問這拳那肘,應該怎麼發勁?應該怎麼修正?這樣發勁,厲害不厲害?

說老實話,老衲最不會看別人打拳,向來只知道自個練自個兒的,誰好誰壞根本看不出來,所以別人問俺這個打得好不好?老衲是真不知曉,不是不願評論的意思,尤其是發勁練習與套路練習,最看不懂,這是沒奈何的沒奈何。

說回主題,老衲有次被學生問得急了,逼得急了,靈光一閃,立馬編出一個「三亂法則」告訴他。

這「三亂法則」是怎麼說的呢?在心意門中,故老相傳,發勁真正的秘密,在「三亂法則」,也就是說,練發勁,要能練到能夠在腳下「亂跑」,身上「亂晃」,雙手「亂舞」的情況下發勁,除此之外,都不夠看,故此,你若沒練到在「三亂」下發勁,那就不必給老衲看了,因為根本還沒入門呢!

以上整勁的道理,與發勁的秘傳都說完了,不過都是老衲隨口胡謅的,記得嗎?老衲最喜歡忽悠別人啊,哈哈哈哈!

20201218

心意六合拳的具體型態


很多人問過老衲心意六合拳應該長什麼樣子的?某某或某某打得如何如何?老衲以為,心意六合拳的具體動作其實沒什麼好看的,因為都只是某種特定的練功方法而已,好比你讓世界拳王來做伏地挺身,也沒什麼好看頭的。

不過,若要問心意六合拳具體的表現型態應該是如何的,老衲以為最形象化就是野生獵豹行走追捕的型態,當然,天生野獸的型態老衲是萬萬達不到,老衲的師父也達不到,師爺師祖老衲沒見過不敢妄評,不過心意六合說白了,就是模仿十種野獸的型態,取其內意,化做己用,多看看天生野獸的型態,揣摩體悟一下,大方向上是不會錯的。

 

20201217

心意六合中虎蹲山的沉墜勁兒



今天說說故事,一個兩件事卻變成了一件事的故事。

話說當年,老衲練了心意六合的「虎蹲山」與「坐丹田」兩項功法之後,丹田氣足,勁道大增,一時手癢難搔,總覺得渾身的精力使不完,於是跑去健身房,拿那種滑車吊重的器械再往上練練功力,虎蹲山與坐丹田都是使上渾身的整力的,在一般的健身房,那滑車輪的總鐵塊重量,其實並不是很重,所以即使將插銷插到最底最重,老衲一個虎蹲山的坐勁兒,還是可以把那滑車的鐵塊拉的嗚嗚響。

正當老衲練功練得正歡之時,旁邊的「專業」健身教練走上來說話了,說老衲這樣練法,練不到東西,滑車的正確練法,應該是身體打直,固定其他關節,只用某一部份單位肌肉力量拉動才是,老衲用整個身體一齊往下夯,鐵塊重量都分散掉了,對肌肉沒有幫助。

老衲當時雖然年紀不大,可早閒晃江湖多年,豈不知在道上莫與人結怨的理兒,連忙說是是是,教練說的是,這是俺瞎練的,您別在意。

於是自此多年,每次老衲在重訓房裏,苦練虎蹲山與坐丹田的沉墜勁時,都必先東張西望一番,深怕有專業人士上前指責老衲的練法,最好是那種24小時的深夜健身房,或是買早鳥票起個大早健身房中四下無人之時,才好在滑車前放開手練,這才忽然明白老前輩們說要練「私功夫」,也就是練功不許人窺視,專門得選獨處無人時練習,除了保密智財之外,看來還有不與閒人囉唆的意思在。

今天上網一看,忽然發現一個妙齡女郎也在練老衲的虎蹲山,oh my goodness,嚇了好一大跳,定睛一看,原來是當今UFC拳后張偉麗,她身旁的教練好像還是 Ruben Payan,這下尷尬了,可不能說她也是練咱心意六合的虎蹲山吧?還是說她練沉墜勁兒?又或是丹田功中的坐丹田?應該都不是,張偉麗練的應該是西方科學的『功能訓練』(functional training),與咱老衲說的,中國河南回族人練的心意六合,沒一毛錢的屁關係。

好了,故事說完,至於有什麼體會領悟,看官們自個兒去想吧,老衲就不多嘴了!

20201213

文比、武比、門派、規則


傳統的試手有所謂的「文比」與「武比」,文比是有條件式的比試,武比則是完全開放所有限制,放開手來打。

金庸寫黃蓉的出道戰,即是用文比規則限制的巧妙,在完顏王府中,連鬥侯通海、沙通天、彭連虎、歐陽克諸人,一戰成名。

前兩天,老衲看到一支相當有趣的試手影片,與黃蓉的文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先說背景,影片中有甲乙兩方,甲方年輕人精擅詠春,但也明顯練過相當的散打摔法等其他競技搏擊技術,乙方則是所謂的傳統老師傅,只獨善形意拳,影片開始的時候,老師傅先跟年輕人敲膀子,撞背,靠肩,腳脛骨互拐,老師傅功大力沉,隨手一下,年輕人直叫吃不消,一陣「文比」之後,年輕人甘拜下風,可隨後提出武比,那老師傅心想,這年輕人雖然身材高大,可硬打硬拚的整勁功夫,怎及得上他老人家數十年寒暑之功?加之前頭與年輕人一輪硬功比試,盡占上風,因此慨然應允。

結果「武比」方式的比武一開始,情勢陡變,無論老師傅如何上鑽下捅,奮勇直衝,完全進不了年輕人的身,所有的肩靠,背撞,劈崩,被年輕人簡簡單單的進退馬與詠春攤膀伏三手給拒於門外,正在老師傅氣喘噓噓的時候,年輕人進退自如,沒起腳,只隨意拍臉切掌,完全把老師傅的面皮當作囊中之物,拍摸切點,年輕人打得到老師傅,老師傅的硬功內勁,卻完全沾不了打不上年輕人。

這年輕人相當有風度,一輪試招之後,與老師傅握手稱和,老師傅至此,臉上原本的驕傲神情為之一變,握著年輕人的手,直說以後要多學習、多交流。

這段試手影片凸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拳理,就是無論你的發力有多大, 若打不上對手,一切是零,而年輕人的詠春模式,正是四兩能撥千斤重的最佳詮釋。

另外一個拳理,即是比武絕對是無規則的,敲膀子能贏,完全不代表開放式「武比」中能夠輕鬆獲勝,正如李小龍說的,我不能擊破木板,因為人不是木板。

行文到此,老衲忽然想到一個相當政治不正確的錯誤比喻。

在現代,門派就是規則,我練泰拳的,我練拳擊的,我練跆拳道的,我練MMA的;其實其中的意思是:我是練泰拳規則的,我練拳擊規則的,我練跆拳道規則的,我練MMA的規則等等。

在古代則恰恰相反,說我練太極,是說我練的是推手規則,說我練詠春,是說我練的是黐手規則,說我練的是鶴拳,其實我練的是搖肢規則,說我練的是摔跤,其實我練的是摔跤規則。

當然這些都是對低手而言,對高手來說,絕對都是沒有規則沒有門派的,因為任何規則,都只是輔助學習者,去正確掌握該門派的格鬥思維與發力與身法等等,絕非現實格鬥的實際狀況。

附帶一提,以上分析只是單純研究格鬥原理,與詠春形意兩門技術優劣無關,老衲曾見過一傳統拳師,專攻形意八卦兩門,在美國芝加哥開拳館,遇到不知多少白人詠春拳手(詠春一門在國外白人中十分盛行),只用一式劈拳就可以將對手打得掛倒翻跌,連八卦硬手都還沒用上呢!當然,這也只是他個人修為,與詠春形意兩門技術高下無涉。

說到底,門派或規則,都只是從某一個角度去看格鬥本質,所以,若只單一精通單門拳術,肯定無法應付現實中千變萬化無規則的格鬥,這就如同看一幅大師級的畫作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肯定有所缺漏,這只是一種「觀看的方式」而已,真的要了解格鬥,規則門脈都只是手段,老衲的啟蒙師父說,過了河以後就要把船放下,別老抱著船不放啊!

20201212

石鎖等於壺鈴嗎?


傳統武術最常被外行人誤解的一件事就是:「傳武中沒有重量訓練」,這件事就像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島傳說一樣,流傳江湖已久,人云亦云,可是事實完全不是那樣子的,傳武當中,各門各派都有相當多的重量訓練項目,只是現今的「假傳武」比較少練,或者根本不練,事實上,真正「傳統」的武術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重量訓練,而且依據門派,種類不同,花樣也相當多。

傳武專屬的重量訓練,隨手舉來,各門各派相通的,就有石鎖、石擔、擰棒、抓罈、沙袋、瓦片、鐵砂衣等等,依照門派,可能還有許多專項的特殊力量訓練,不一而足,這些東西,已有很多傳武界的先輩高手們寫出來,老衲在這就不一一詳列。

破解第一個迷思之後,緊接而來的是第二個迷思,「傳武的重量訓練等於現代重量訓練」,因此我上健身房練練健力三項,也就可以充當是傳武的重量訓練了。

這句迷思說錯其實也沒錯,可是說對呢,好像也不完全對。

先說一點原則,老衲完全不反對現今健力三項、或舉重等等的重量訓練方式練習法,原則上,這樣的訓練方式除了訓練肌肉爆發力耐力之外,對體質也會有相當大的改善,「假」傳武界有一小撮人喜歡散播謠言,動輒說舉重容易傷身,到老傷病,或者有種種肌肉僵死之類的副作用,這些完全是謠言,事實上,舉重或健力訓練,是對身體素質非常好的一項訓練,當然,前提是要找到好的教練,所謂好教練才能帶你上天堂嘛!

現代的舉重訓練當然是極好的,但是等不等於傳武當中,所謂的重量訓練呢?老衲認為,這其中還是有落差的,其他不說,就說石鎖與壺鈴的對比吧!

很多初入傳武的年輕高手,可能是本著對文化的堅持,所以一聽到與傳統沾上邊的,就忙不迭地大聲叫好,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壺鈴就是以前的石鎖,你看,壺鈴的訓練多好,都是偷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再做改良而已」,老衲對這種類似的話不知聽過多少遍,實在忍不住想為石鎖發發聲,因為石鎖,真的不等於壺鈴。

先說造型,壺鈴與石鎖最大的差別在於兩處,第一,壺鈴是圓的,石鎖是方的,第二,壺鈴的握把做在重量之外,而石鎖的握把,做在重量之內。

這種造型造成使用上的差別是什麼呢?在於壺鈴這樣的設計,在原則上是不能脫手的,而石鎖這樣的設計,是可以做脫手動作的,也就是拋、擲等這樣的動作,只能在石鎖上做,而不能在壺鈴上使用。

各位看官,可別小看這個拋、擲的動作,這裏頭訓練的力道,可是多向性與變化性的,下邊講一點石鎖的門道,給各位聽聽,便知老衲說的是什麼了。

首先,石鎖是一個長方體,因此有長邊短邊之說,以長邊做軸旋轉,在傳統上叫「滾」,以短邊做軸旋轉,在傳統上叫「翻」,而拋擲脫手之際,如果只在人前不比人高的,也叫「翻」,而拋高超過一人高度的,就叫「飛」了。

好了,知道這些基本名詞,就可以開始玩石鎖了(傳統上叫開鎖!),順拿在面前扔翻的,叫「抖荷葉(順翻)」,橫拿在面前用滾的,叫「滾元寶」,如果順翻飛過頂,轉身一圈再接住的,叫「轉身飛」,這個技巧當然可以在兩人之間互相拋接,那便叫「雙飛」(可別想歪!)。

基本的會了,再來複合力與多向力的訓練,就要加進去,抖荷葉從褲襠下穿過,從背後繞回來接的,叫「穿襠」,用右手往右脅後甩拉回的,叫「過甩」,如果是右手從左脅下穿過甩回來的,那便叫「掛袖」,如果是右手右胯甩向左肩接回來的,那是「背縴」,若飛過頂卻是用滾法長軸橫向旋轉的,便叫「波浪鼓」,而飛過頂卻在空中橫拿翻動的,卻叫「摸雲」,這些都還是比較常見的,更複雜的力道如「仙人過橋」、「倒掀翻」等,沒玩個半年以上,還真的難以對石鎖的翻滾飛拋的力度完美掌握。

單人訓練練完了,就開始雙人甚至三人的互相接拋了,這接拋很有意思的,玩到後來,可以劈頭蓋面的砸過去,我一個抖荷葉過去,你一接一翻,一個滾元寶還我,我一看來得力大,好,一接一轉身,卸掉其力鋒,然後再一個仙人過橋還你…,如此一來,手眼身步指扣之力,全練到了,老衲最近看一個拳擊訓練的小物挺有意思,練反應的,也就是一個小球拉的一個彈力繩,綁在自己的頭圈上,然後在眼前來回打,那小球來回彈跳,拳手練眼與拳的反應搭配打上,也就這麼個東西,若是這練反應的玩意用石鎖認真練,那練出的反應與手眼身步,也不輸拳擊的反應小球練法的。

除了以上拋飛擲起的動作之外,當然也有練力的「頂法」,有肘頂、拳頂、指頂,甚至有人玩頭頂的,這種訓練是在多面向的訓練傳統武術最強調的「功體」,用多角度承重,來加強訓練功體架構的密實與嚴整,而石鎖本身的形制,也分力鎖、花鎖、大鎖、小鎖,對應不同的訓練目標與項目的,在古代,石鎖本身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是一個單獨的門派。

老衲的心意師父雖然強調心意六合練的是心意,意勁靈勁等東西,但也不反對其他種力練法的,相當開明,他老人家自個兒也玩過摔跤,跟前清武舉的後人練過石鎖,所以他一直說「拳加跤,藝更高,拳加鎖,沒法躲」,可惜老衲為生活所苦,還得為遮風避雨的屋簷打拼,只繼承了他的心意六合,其他的功夫,如摔跤與石鎖等,老衲想應該都有各自門派的傳承者更加適合去深入研究吧!

老衲退休後的心願是,在台北的後山買一座小院子,招徒弟們來後院裏玩玩石鎖,累了就坐下來泡個凍頂烏龍,吃點阿里山愛玉什麼的,多雅,山中隱士與神鬼戰士不同,這才是古典武者的生活方式才對。

以上只是非常粗略介紹一下石鎖與壺鈴等訓練法的不同,形制的不同還在其次,最主要是練出來的活整之力是完全不同的,稍稍「武普」一下,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以後別再說「石鎖就是壺鈴」了,好不好?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20201211

兩種人別來看老衲寫的文

老衲何許人也?老衲就是俺,俺就是老衲,老衲者,筆名也,好比青樓女子必得要一花名行走,老衲就是俺的花名,用以行走江湖。

老衲這人呢,生平最討厭兩種人,是以這兩種人千萬別來看老衲的文章,以免污了您的眼,也傷了老衲的心氣,這兩種人是哪兩種呢?且聽老衲一一敘來。

第一種人,就是先練傳武再練現代搏擊,然後轉頭攻擊傳武沒用、不能打的這群人,come on,傳武裏頭歷歷昭昭,儘有許多會打能打擅打的老師,只是您自個兒沒遇上而已,自己眼不清,遇上江湖術士騙學費,又或者是不得老師歡心未獲真傳(傳武水很深,真傳與否是天壤之別,這是陋習,老衲承認),但別把您個人經歷當作是世界級標準,您自己練的傳武不能打不能用,再學了點砰砰蹦蹦的現代搏擊,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回馬槍來大肆抨擊傳武,這種人千萬別來看老衲的文,老衲可沒資格與您同流合污。

(當然,傳武向來有因為生態環境,所以造成的訓練量不足問題,或是拳法本身條件侷限性的問題,比如要求詠春打地板戰也要善戰能打,那已經是過份過界要求,而且是另外一碼事了。)

另一種人,就是把現代搏擊直接套用回傳武,這種人更是陰陽怪氣,心態扭曲莫名,老衲避之惟恐不及,是以千萬別來看老衲的文。

這種人是什麼樣子的呢?簡單講,就是你看他的對打、或是訓練影片,從頭到尾你都覺得是在練現代綜合格鬥,可是末了他跟你說一句,「我是在練傳武」,把你搞得暈頭轉向。

「欸欸,你聽我解釋,這是高探馬啊!」他解釋道。

「可是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拳擊的刺拳?」你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畏畏縮縮問道。

他堅定地搖搖頭,又補充道:「不,這就是老祖宗的高探馬,另外,這一下就是真正馬步蹲樁的練法。」

「等、等一下,這不是深蹲嗎?」你大吃一驚,以為活在平行時空。

「不,武術要與時俱進,西方人早就發現了馬步的好處,所以才設計這種負重深蹲來練習,我們中國人比較笨,一直停留在不負重的深蹲,所以打不過人家⋯⋯」

他振振有詞,說的每一句話都有道理,可是串連起來,不知是哪裡,總是覺得怪怪的。

「哎!反正你不按照這樣訓練與對打,就是不能打!不能用!武術就是毀在你們這種人手上的!」他最後烙下一句話,揚長而去,彷彿對你的質疑,下了一個不可反駁的註解。

武術要與時俱進,老衲完全同意,武術要加入現代搏擊的部分訓練才能上擂台比賽,老衲也完全同意,可是傳統武術到底「是什麼?不是什麼?」老衲還是有老衲的堅持與理解,傳統武術自應有傳統武術的精氣神,玫瑰自然芬芳,不需要靠現代搏擊借屍還魂,如同江西趕屍,弄得不好還炸屍了。

這兩種人,老衲真的是怕了,求求你們就好好的去練現代搏擊好嗎?傳武內家的玩意是高端冷門的身體藝術,還真不是給你們這種頭腦不清的人玩的,要不然,就當咱不實用、不能打、不科學好唄,您老大爺就別來淌傳武這渾水,別什麼事說起來就往傳武靠,不是拉傳武當墊背,就是要靠批判傳武博名,真是夠了,最低限度,別來看老衲寫的文,好唄?

20201210

談談心意六合的「心意」練法

說到心意六合,很多人喜歡扯一些發力兇猛,打法狠毒之類的形容詞,老衲有時聽到,也不知該說是或不是,講發力兇猛,北方的八極、通臂,南方的鶴拳,洪拳,都各有所長,甚或是上海綿拳,在發力方面,也有非常奇特的獨到之處。

若說打法很毒這事,那心意六合就更不敢當了,談打法狠毒,其實所有得真傳的傳統武術,打法都非常狠毒,因為傳統武術面對的是真正「無限制」的場景與情況,摳眼撩陰是常識,下打膀胱上戳喉,中打心窩後震腦,這都是許多傳統拳法的原始設計,天天在幹的事兒,比這些玩意,顯不出這拳法有啥高明,人體要害不就是那些嗎?拼著打要害讓你一下倒地,那是癟三混混幹的事,咱想練的想研究的是武道武學,不是江湖黑手。

當年俺師父曾想教老衲打穴,要求先背熟人體十二經絡,子午流注,與三十六大穴,老衲人懶,最恨背書,嘴一癟,直接對師父說:「俺不練這,功夫凌厲,是要讓人輸得心服口服,靠打要害贏人算個啥?即便贏了也結怨,給人留下後遺症更是有傷陰德,這玩意損,說啥俺也不想練。」幾句話說出口後,氣得俺師再也沒提起過。

好了,既然發力兇猛與打法狠毒,老衲都不認帳,那麼老衲的心意六合,究竟在練些什麼?

最簡單的解釋是,老衲的心意六合拳,最原始的設計,來自於一套「練心意」的功法,這套功法,是在練習「心意」的,又或者說,是在練習「心意」(意識)上與身體的配合,這個東西,是一套具體可實作的功法,而非只有玄虛的理論,從這套功法衍伸出去,才有了所謂的十大形,丹田功,四把拳云云,但其實追根究底,心意拳的根源,在於這套練習心意(與身體配合)的方法,所以此拳稱之為「心意拳」,是名符其實,實至名歸的。

為什麼要練「心意」呢?老衲的解釋是這樣的: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個快不是動作快,而是反應快,只有反應快,神經快,才是真快,其他都是假快,很多人自顧自地打拳呼呼呼地很快,一上場人家給他兩巴掌,他就呆在那了,這便是假快,不是真快。

又一說,很多人練武喜歡研究發力,其實發力沒那麼重要,因為發力只是肌肉筋骨而已,你碰不上人家,一點用也沒,就算談高大上的「氣勁」好了,氣勁的最高境界是啥?是「氣歛入骨」,這「骨」在何處?當然是指人體的「龍骨」脊椎,再問了脊椎裏頭有啥?反射神經嘛!所以練勁練氣沒有練到反射神經,那對動手打架是一點用也沒的,哈哈,老衲此說是歪解拳經,但無論拳經怎麼寫,你練拳只要是沒練到反射神經這一塊,出手肯定被打,殆無疑義。

除了發力之外,還有一些朋友特別喜歡研究「見招拆招」,這個拳那個手的,位置放哪,腿卡在哪,身體擰轉多少,若對方這樣來我要怎麼回應,這種練法不是不對,而是如果還停留在用「腦子」指揮「手腳」的程度,那是遠遠不夠的,真正招式手法圓融精熟的人,腦子想腦子的,嘴說嘴的,身體動身體的,一面還來不及解釋,手腳劈哩啪啦就把你打了,所以說「意在勁先」也是錯的,「意念」與「思考」還沒跟上,「勁」就把你打了,能做到如此,才是真功夫,這段話呢,老衲也是歪解拳經,讀著有點那個意思就行。

其實,說來說去一個意思,自然本能反射是練武重中之重,所以心意六合先抓這塊,再衍伸出其他十形把位功法,老衲每次對人演示心意六合的打法,若對方有點實戰經驗的,幾乎都會說一個字:「快」,很多人認為心意六合身法快,這點當然沒錯,不過心意六合的核心訓練,是先練心法(練心意的方法),再衍伸出勁法與身法,是故與其說是身法快,毋寧說是心意快,哈哈哈哈,老衲又在自吹自擂了。

心意門近現代首傳者盧嵩高老前輩,當年在上海灘傳拳,最受其他拳師盛讚的便是他的「快」,以下放一段太極門董世祚前輩,訪盧老之後自言的心得,這段話據說董世祚是承認的,並讓翟世鏡老先生記錄下來。

『董世祚,原為法商電力公司工程師,亦擅長推手、散手,經常以武會友,與各門派武師比試,未嘗失手。聞心意拳家盧嵩高大名,遂登門請教。盧之身手冷快絕倫,董世祚一搭手即被擊出,方知中華武術深奧無窮。』

是不是?依照董老前輩訪盧嵩高後的感悟,心意六合的特性,不是發力兇猛或打法狠毒,而是「冷快絕倫」,而這「冷快絕倫」背後的原理是什麼?老衲上頭已經盡力說明了。

最後一提,心意六合與太極拳各有所長,只是拳種特性不同,俺師當年練武,有幾個好朋友都是練楊氏太極的(連俺師爺的兒子都以練楊太為主),幾個人一起結伴踢場打群架,說楊氏真傳也真不是蓋的,把人打得筋斷骨折都有,老衲一向反感某些人透過貶低他門來提高自身,所以這一點,是一定要說明的。

*臉書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https://www.facebook.com/laona945

20201209

老衲的徒弟布萊恩第一次打柔術比賽 at 20201205

「傳武應該參加比賽證明自己,還是不參加比賽?」

這個題目在近幾十年體育競技運動興起之後,一向是傳武圈的大題目。不過老衲是老古板,一貫的態度都是認為:練傳武的不必跟風,練好練壞自己知道,不必去向一個遊戲規則玩法完全不同的競技比賽上要證明;因為練武功與練競技比賽的方向其實是有些差異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認準自個要走的路去走就好,自信心不該建立在別人的體系裏頭。

這好比唸書是為了求學問與賺大錢,不是為了考試升學拿博士;一個從小到大試場無敵手的博士生,可能到了社會上完全沒有求生賺錢的能力,其根本原因不是在於考試不對或者唸書不對,而就只是因為這完全是不同的兩條路子,目的不同,原因不同,結果不同。

當然,老衲的這個觀點以現代人來看,是很過時的;不過老衲有次見到 Systema 大師 Mikhail Ryabko 在國外雜誌上的訪談中也說:「如果 Systema 建立比賽與色帶體制的話,可以讓我賺大錢;但我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我並不認為 Systema 可以用比賽或色帶分階。」老衲對心意門武功的想法也差不多是這樣,只是這種想法太過政治不正確,沒人家的勇氣公開說出來罷了。

不過呢,自從老衲開始帶徒弟以後,老衲的徒弟們倒是一個比一個愛參加比賽;先來了一個奇拉拉,拉拉如何就不用俺多說了;後頭又來了一個布萊恩。布萊恩是今年五月來跟老衲練的,練沒兩天,就興致勃勃地說要報名比賽去打;他說他們「#CTBJJ-Taiwan卡洛斯豐田巴西柔術&綜合格鬥道場」氣氛很好,每個人練了以後都興致勃勃地要上去打比賽。

布萊恩轉述CTBJJ-Taiwan總教練嘟嘟兄的話給老衲聽,嘟嘟兄說:「我有信心把你們都變強...每個人只要是常跟我對練的,一定會變強!」老衲聽了以後大感佩服,俺說:「老衲是沒那麼厲害,不過俺向來提倡快樂練武。俺有信心讓每個常跟老衲練的同學都愛上傳武。至於喜歡了以後,對傳武要練多練少,練淺練深,那是你們自個的事,哈哈哈哈。」

布萊恩又說:「衲師父,我這次十二月的柔術比賽,我想帶著您的『心意門』一起去打,屆時我的道服上會繡上『心意門』的字樣,所以...」「所以如何?」「所以如果我打贏的話,是否可以請江湖人稱惡人谷的小魚兒與移花宮的花無缺合體的衲師父跟我合照一張,以資鼓勵?」

老衲聽了以後大吃一驚,心想這布萊恩真敢要求,知道老衲從不與人合照,偏偏出這個難題給老衲;哎,不過為了不掃徒弟打比賽前的興致,俺也只好說:「可以。」

昨天布萊恩打完比賽,傳來戰報,說:「體力不好,輸了。」老衲聽了以後哈哈大笑,回道:「輸了就輸了,不要有藉口;不過那也沒什麼,下次再練練再比就好,加油!」

老衲今早心血來潮,開車轉到布萊恩的「#瓜甜蜜巷甕烤地瓜-中崙店」去看看他,布萊恩說他有些失落,覺得自己賽前太天真了;老衲說那沒什麼,去把你的心意門柔術道服穿出來,俺跟你合照一張,做個紀念;他奶奶的,俺從沒見過有人在柔術道服上繡『心意門』的,管他是贏是輸是好是壞,但總是個新的嘗試、新的開始吧!徒弟在武學上的觀點與看法與老衲不一樣,老衲向來無所謂;倪匡老爺子說的:「這世界之所以多采多姿,正是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布萊恩與老衲拍完照以後,突然又問老衲說:「衲師父,為什麼您走到哪裏都要戴著這個面具?連拍照時也要戴著?」老衲聽了以後哈哈大笑,說:「哎,《神鵰俠侶》的後半部中楊過也都戴著人皮面具啊,去想想這原因吧!」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20201203

徒弟奇拉拉與老衲的對話 at 20201202

忽然想到一件事想講。

老衲這個人呢,性格古怪得不得了,向來獨斷獨行,從來不顧旁人觀感,想到什麼事情做便做了,從不想第二遍;當年老衲的一個女友說:「不要浪費時間後悔,人生從來沒有後悔藥可以吃。」老衲奉為圭臬久矣。

去年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秋冬之交,老衲心血來潮腦袋一拍,便登記了個粉專開始瘋狂撰寫個人的武功心得,不問人不抄書,筆下的奇思妙想通通源自於幾十年來踏踏實實的練功體悟;一時間攪弄得江湖上風起雲湧,多少傳武高手私下都紛紛在問:「此人到底是誰?」許多人私下透過各種管道極力打聽老衲身份,可俺一概通通不理。

有回透過大哥聯繫,有幸與獨孤前輩餐敘,前輩道:「按你身份,照說是根正苗紅,本該可以在這圈子大放異彩。可是這圈子裏頭不練功的閒人多,而閒人嘴最雜;你若是一表明身份,攻訐必定隨之而來,反而誤了你那與金庸倪匡徐皓峰同等級的筆力。獨孤某人教你四字:『打死不認』,不論誰來找你攀親帶故,你一概不見不理就對了。」老衲點頭稱是,說謹遵前輩教誨。

這事本來到這已了。沒想到後來有天,傳武圈最紅的拳手奇拉拉私訊老衲說要來拜訪;老衲這人說話很少拐彎,直言便說:「俺生平最恨應酬,從來不讓人拜訪試探;你好奇,便繳錢來學。除此之外老衲沒興趣招待任何訪客,搞那些虛情假意的拜訪禮數。」

老衲本以為這樣說便可以打發拉拉;沒想到拉拉真是個人物,立時回道:「時間地點?學費多少?我來學!」拉拉這麼一說,老衲若再推託反倒顯得俺小氣;於是就便讓拉拉來學,從四月到現在,一轉眼也由春入冬了。

拉拉前一陣子打龍中之王的比賽,第二回合沒發揮好,不過第一回合時真是擊倒得乾淨俐落,很有他個人精彩的風格與腔調,又將他的名氣推到新的高度;不過老衲每次看到拉拉的Youtube頻道與IG,總覺得有件事對他頗為抱歉,就是老衲不喜與旁人閒人談真名談傳承,所以拉拉在他的個人網頁上,也只能在「師承楊永勣」、「師承黃英哲」後頭再寫「師承老衲」,對他這個傳武圈鎂光燈焦點的大名人來說,好像有些戲謔之感。

剛剛與拉拉私訊聊天,忽然聊到點上,老衲坦白說對他有些抱歉;但老衲向來是「任我行」,俺自個都不能改俺自個定下的規矩。可拉拉畢竟還是拉拉,一句話回得很暖心,讓老衲差點紅了眼眶,哈哈哈哈!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想走與要走的路,師徒結緣是希望能夠各自成就彼此。忽然想起徐志摩的那首詩,改編一下:「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方向,我也有我的方向;你忘掉也好,你記得也罷,我們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臉書IG與YouTube搜尋
#奇拉拉
#qil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