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最常被外行人誤解的一件事就是:「傳武中沒有重量訓練」,這件事就像金庸小說中的俠客島傳說一樣,流傳江湖已久,人云亦云,可是事實完全不是那樣子的,傳武當中,各門各派都有相當多的重量訓練項目,只是現今的「假傳武」比較少練,或者根本不練,事實上,真正「傳統」的武術中,都有或多或少的重量訓練,而且依據門派,種類不同,花樣也相當多。
傳武專屬的重量訓練,隨手舉來,各門各派相通的,就有石鎖、石擔、擰棒、抓罈、沙袋、瓦片、鐵砂衣等等,依照門派,可能還有許多專項的特殊力量訓練,不一而足,這些東西,已有很多傳武界的先輩高手們寫出來,老衲在這就不一一詳列。
破解第一個迷思之後,緊接而來的是第二個迷思,「傳武的重量訓練等於現代重量訓練」,因此我上健身房練練健力三項,也就可以充當是傳武的重量訓練了。
這句迷思說錯其實也沒錯,可是說對呢,好像也不完全對。
先說一點原則,老衲完全不反對現今健力三項、或舉重等等的重量訓練方式練習法,原則上,這樣的訓練方式除了訓練肌肉爆發力耐力之外,對體質也會有相當大的改善,「假」傳武界有一小撮人喜歡散播謠言,動輒說舉重容易傷身,到老傷病,或者有種種肌肉僵死之類的副作用,這些完全是謠言,事實上,舉重或健力訓練,是對身體素質非常好的一項訓練,當然,前提是要找到好的教練,所謂好教練才能帶你上天堂嘛!
現代的舉重訓練當然是極好的,但是等不等於傳武當中,所謂的重量訓練呢?老衲認為,這其中還是有落差的,其他不說,就說石鎖與壺鈴的對比吧!
很多初入傳武的年輕高手,可能是本著對文化的堅持,所以一聽到與傳統沾上邊的,就忙不迭地大聲叫好,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壺鈴就是以前的石鎖,你看,壺鈴的訓練多好,都是偷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再做改良而已」,老衲對這種類似的話不知聽過多少遍,實在忍不住想為石鎖發發聲,因為石鎖,真的不等於壺鈴。
傳武專屬的重量訓練,隨手舉來,各門各派相通的,就有石鎖、石擔、擰棒、抓罈、沙袋、瓦片、鐵砂衣等等,依照門派,可能還有許多專項的特殊力量訓練,不一而足,這些東西,已有很多傳武界的先輩高手們寫出來,老衲在這就不一一詳列。
破解第一個迷思之後,緊接而來的是第二個迷思,「傳武的重量訓練等於現代重量訓練」,因此我上健身房練練健力三項,也就可以充當是傳武的重量訓練了。
這句迷思說錯其實也沒錯,可是說對呢,好像也不完全對。
先說一點原則,老衲完全不反對現今健力三項、或舉重等等的重量訓練方式練習法,原則上,這樣的訓練方式除了訓練肌肉爆發力耐力之外,對體質也會有相當大的改善,「假」傳武界有一小撮人喜歡散播謠言,動輒說舉重容易傷身,到老傷病,或者有種種肌肉僵死之類的副作用,這些完全是謠言,事實上,舉重或健力訓練,是對身體素質非常好的一項訓練,當然,前提是要找到好的教練,所謂好教練才能帶你上天堂嘛!
現代的舉重訓練當然是極好的,但是等不等於傳武當中,所謂的重量訓練呢?老衲認為,這其中還是有落差的,其他不說,就說石鎖與壺鈴的對比吧!
很多初入傳武的年輕高手,可能是本著對文化的堅持,所以一聽到與傳統沾上邊的,就忙不迭地大聲叫好,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壺鈴就是以前的石鎖,你看,壺鈴的訓練多好,都是偷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再做改良而已」,老衲對這種類似的話不知聽過多少遍,實在忍不住想為石鎖發發聲,因為石鎖,真的不等於壺鈴。
先說造型,壺鈴與石鎖最大的差別在於兩處,第一,壺鈴是圓的,石鎖是方的,第二,壺鈴的握把做在重量之外,而石鎖的握把,做在重量之內。
這種造型造成使用上的差別是什麼呢?在於壺鈴這樣的設計,在原則上是不能脫手的,而石鎖這樣的設計,是可以做脫手動作的,也就是拋、擲等這樣的動作,只能在石鎖上做,而不能在壺鈴上使用。
各位看官,可別小看這個拋、擲的動作,這裏頭訓練的力道,可是多向性與變化性的,下邊講一點石鎖的門道,給各位聽聽,便知老衲說的是什麼了。
首先,石鎖是一個長方體,因此有長邊短邊之說,以長邊做軸旋轉,在傳統上叫「滾」,以短邊做軸旋轉,在傳統上叫「翻」,而拋擲脫手之際,如果只在人前不比人高的,也叫「翻」,而拋高超過一人高度的,就叫「飛」了。
好了,知道這些基本名詞,就可以開始玩石鎖了(傳統上叫開鎖!),順拿在面前扔翻的,叫「抖荷葉(順翻)」,橫拿在面前用滾的,叫「滾元寶」,如果順翻飛過頂,轉身一圈再接住的,叫「轉身飛」,這個技巧當然可以在兩人之間互相拋接,那便叫「雙飛」(可別想歪!)。
基本的會了,再來複合力與多向力的訓練,就要加進去,抖荷葉從褲襠下穿過,從背後繞回來接的,叫「穿襠」,用右手往右脅後甩拉回的,叫「過甩」,如果是右手從左脅下穿過甩回來的,那便叫「掛袖」,如果是右手右胯甩向左肩接回來的,那是「背縴」,若飛過頂卻是用滾法長軸橫向旋轉的,便叫「波浪鼓」,而飛過頂卻在空中橫拿翻動的,卻叫「摸雲」,這些都還是比較常見的,更複雜的力道如「仙人過橋」、「倒掀翻」等,沒玩個半年以上,還真的難以對石鎖的翻滾飛拋的力度完美掌握。
單人訓練練完了,就開始雙人甚至三人的互相接拋了,這接拋很有意思的,玩到後來,可以劈頭蓋面的砸過去,我一個抖荷葉過去,你一接一翻,一個滾元寶還我,我一看來得力大,好,一接一轉身,卸掉其力鋒,然後再一個仙人過橋還你…,如此一來,手眼身步指扣之力,全練到了,老衲最近看一個拳擊訓練的小物挺有意思,練反應的,也就是一個小球拉的一個彈力繩,綁在自己的頭圈上,然後在眼前來回打,那小球來回彈跳,拳手練眼與拳的反應搭配打上,也就這麼個東西,若是這練反應的玩意用石鎖認真練,那練出的反應與手眼身步,也不輸拳擊的反應小球練法的。
除了以上拋飛擲起的動作之外,當然也有練力的「頂法」,有肘頂、拳頂、指頂,甚至有人玩頭頂的,這種訓練是在多面向的訓練傳統武術最強調的「功體」,用多角度承重,來加強訓練功體架構的密實與嚴整,而石鎖本身的形制,也分力鎖、花鎖、大鎖、小鎖,對應不同的訓練目標與項目的,在古代,石鎖本身就是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是一個單獨的門派。
老衲的心意師父雖然強調心意六合練的是心意,意勁靈勁等東西,但也不反對其他種力練法的,相當開明,他老人家自個兒也玩過摔跤,跟前清武舉的後人練過石鎖,所以他一直說「拳加跤,藝更高,拳加鎖,沒法躲」,可惜老衲為生活所苦,還得為遮風避雨的屋簷打拼,只繼承了他的心意六合,其他的功夫,如摔跤與石鎖等,老衲想應該都有各自門派的傳承者更加適合去深入研究吧!
老衲退休後的心願是,在台北的後山買一座小院子,招徒弟們來後院裏玩玩石鎖,累了就坐下來泡個凍頂烏龍,吃點阿里山愛玉什麼的,多雅,山中隱士與神鬼戰士不同,這才是古典武者的生活方式才對。
以上只是非常粗略介紹一下石鎖與壺鈴等訓練法的不同,形制的不同還在其次,最主要是練出來的活整之力是完全不同的,稍稍「武普」一下,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以後別再說「石鎖就是壺鈴」了,好不好?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