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按:老衲前一陣子寫慕容前輩系列故事,有幾篇提到對於中醫草藥的見聞,本來以為少有人欣賞,沒想到那幾篇文章給書篆名家古耀華老師見到,覺得有趣,叫老衲為這次 [台積電青年書法篆刻大賞] 捧捧場,寫篇文章,說這次主題是「解藥-以字療心」,篇幅千字以內,其他隨你胡扯。
老衲其實對中醫藥與書法篆刻都是外行,怎麼好意思寫人家的專業領域?可是作家要有作家的底氣,命題作文是基本功,甚麼題目都要有能胡扯一通的本事,思索片刻,即刻下筆一篇小文與諸君共饗,至於寫的是好是壞,就交給讀者去評斷;張大春的名言,作家好比廚師,只管煮菜,不管別人拉肚子,哈哈哈哈!
原文登載於2020/10/13中國時報副刊,一併感謝王小姐居中協調與校稿協助,老衲合十。
---
言是心音, 藥是信引
化虛為實, 以字療心.
老衲年輕的時候,頗多奇遇,曾結識一名醫張筆卿老師。張老的父母親都是從事中醫藥相關,印象中,張父精於跌打針灸,而張母則是草藥世家;是以張老綜兩家之長,二三十歲時便已醫名廣布,當年有「張一帖」的渾名。人稱病來找張老,一帖藥便好,端的是厲害非常。
老衲當年在張老家中盤桓時,曾親眼所見一件奇事,今日說出來與諸君共參。那時,張老的一位病人來電,電話中說,上次吃了張老的一帖藥,病好了八九成,可是過了幾天,仍然覺得身體上剩下一點點病氣未癒,病好得不完全,所以致電張老詢問;而張老一聽此話,哎呀一聲,便道:「上次給你吃的藥,忘了放一味炙甘草。」沒想到張老回得快,那病人回得更快,立時說道:「老師,很奇怪,我一聽您講這炙甘草三字,不知為何,忽然覺得那剩下的一點點病氣完全好了,身體再無一絲不適感。」
這事是老衲當年親眼所見,一直嘖嘖稱奇不明所以;直到後來,見了台大前校長李嗣涔先生的手指識字實驗,才忽有所悟。李校長的實驗具體細節,寫在他的兩本大作之中,就不贅述。不過他的結論很簡單,一言以蔽之,叫做「文字背後附帶著巨量而不可見的靈界訊息」。
據李校長的推論,每一個文字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都有著不可思議的靈動力。是以我們口宣聖號,又或書寫經文,或稱阿彌陀佛,或稱求主憐憫,其實背後都附帶著不可思議的靈動訊息在流動著。張老當年欠一味藥,只是口述,卻能達到相同療效,是因為其實每一味草藥的名稱,可能也附帶著它本身的信引與靈能;而經張老口中一說出,化虛為實,加上病者與醫者互相信賴,才能在冥冥之中起了不可思議的治療作用。
說到張老,奇事頗多,當年他曾幫已故總統府侍衛隊總教頭劉雲樵老師治病。雲樵老師武功好,卻極喜抽菸,老來咳嗽不止,張老見狀,致贈一瓶化痰丸給雲樵老師,讓他當場咳出不少肺中老黑痰,鼻腔胸腔頓時為之一爽。雲樵老師是武林中人,性豪邁,即席揮毫一幅毛筆字回贈張老,稱其為「筆卿老弟」,拳拳盛意,惺惺相惜,一時傳為美談。
後來因為張老居無定所,又喜四海雲遊,所以在一次機緣下將這幅字轉送老衲,說雲樵老師的書法是武人字,奔逸絕塵,有正氣,能辟邪,老衲你是武人,這幅武人字送你恰好。老衲卻之不恭,一笑收下,老衲現時雖是蝸居,可偶爾將雲樵老師的毛筆字展開一觀,頓覺豪氣旁生,胸襟為之一振;老衲想,這恐怕也是以字療心,睹字療神的另一種解釋與功效吧!
作品圖片:
劉雲樵書法 / 132cm x 56cm/ 1987
說明文字:
老衲不會寫,但向來喜歡書印。想我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分文武兩道,文人以字療心,「興來小豁胸中氣」,武人以勢冶心,「拍劍東來還舊仇」;一以筆,一以兵,其實都是同理。
#解藥-以字療心
#台積電青少年書法篆刻大賞
#台積電青少年書法篆刻大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