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武學中發力的秘中秘


老衲常說,武學不過就是力學的運用,沒甚麼神秘玄虛的東西,更沒必要拉扯上音樂哲學宗教美術甚至是文字學之類的東西來強做包裝,很多武學中的秘訣真傳云云,不過只是力學常識而已。

舉一個粗淺的例子,若你用一白蠟桿扎牆,與你用一鐵槍扎牆,哪個破壞威力大?那無疑是鐵槍的,因為鐵槍較硬,碰上牆壁時不會軟,而白蠟桿本身較有彈性,扎上牆壁時槍身一軟,扎槍的力道便進不去了。

講深一層,這是因為槍尖撞上牆壁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運用的關係,若是鐵槍,結構較穩,扎槍破壁時可以把這層反作用力吃下,讓扎槍力道直貫入牆,而白蠟桿呢,因為槍身一軟,反作用力造成槍身形變而消散,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存在的,所以扎槍入牆本身的作用力也跟著消散了。

這個例子可以引申到拳法上,比如打沙袋打手靶,初練的朋友若是不注意,很容易在發力打靶時折傷手腕,這時候你的手臂就像那支白蠟桿了,不但折傷手腕,拳勁也打不進去,而手腕注意好,反作用力的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沒那麼簡單,因為人體不是一支槍棍的簡單結構,而是有頭肩肘手腿胯膝等等,複雜的很,反作用力可能因為你沒送肩而卡在肩,下巴沒收而震後腦,族繁不及備載,但總歸都是反作用力吃不下來,而導致勁道也打不進去的問題。

好了,遇上這種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

比較直覺性的作法便是,將全身鼓成一個剛體,在打上目標之際,渾身收緊,便可以將反作用力硬吃下來,將力道打進去,發力時前段加速度,後段收緊一扛,渾身一震,這種作法可以在很多傳統拳法中看見,的確是個實效且快速的做法。

這種打法非常厲害,以剛打軟,好比鐵碗碰瓷碗,一碰便碎,若是天生身體素質好的人運用得當,的確可以橫掃一方,一時無兩。

不過呢,這種作法流行一陣子之後,很快有人又提出疑問了,這樣的方法吃下反作用力,只是硬吃,其實還是將反作用力吃在身上,而打拳時渾身一震,看似威猛,實則一昧純剛,而另一方面,渾身收緊,這也有礙於將力道完全打入目標物,因為一緊必慢,發力是質量與速度交互作用,速度,尤其是發力的尾速是極重要的,在發力時打中時一緊,剛好尾速打不進去,總覺得這種發力不是酣暢淋漓。

所以後來有人提出另一種理論,便是向前發力時,同時向後找力,即是在身體結構內部拉一條反作用力的路子,所以當向前發力時與目標物一撞之際,說得遲,那時快,產生的反作用力正巧順著體內結構順著卸掉,而且這卸掉的力,還能反過來輔助強化原本的發力結構,所以這發力的結構不是自我主動收緊,而是藉著對方的反作用力而收緊,結果一樣,過程不同,前一種練法,看鬆實緊,剛上加剛,後一種練法,則是有意求柔,無意成剛,越練越鬆是也。

這後一種打法與前一種打法外表相似,只是隱蔽性更高,發動速度與徵兆更小,而打中時收緊更快,因為後一種打法是因勢成形,而非發力成形,沒有了渾身一震,一頓一頓的外形,取而代之的是舉手投足的鬆沉隨意,是的,用這後一種發力方式,非「鬆」不可,但非「為鬆而鬆」,若是無法順暢傳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那叫似鬆實軟,沒啥用的。

這種「向前發力同時向後找力」的理論出來以後,前人便開始設計功法,讓身體習慣這種反直覺的用力模式,最常見的,便是直拳功法。

在傳統武術中,直拳通常有兩種訓練方式,第一種是如空手道正拳般,發拳時,肩膀不轉,雙肩與發拳之臂呈銳角,另一種是如八極或北少林拳的撐捶衝捶,發拳時肩膀順勢一轉,雙肩與發拳呈一直線;無論是以上的「正拳」或「撐捶」打法,通常在教授的時候,都會強調一個準則,就是「前手打,後手拉」,而這其中道理到底是為什麼?應該不用老衲再多加說明了吧。

待這種前後找力的用力模式習慣以後,外形便可以隨意自如,不必死板板的一定要「前手打,後手拉」,否則動手時死抱著這外形,很難碰得到對手。

當然,這種前後找力並不限於是「前手打後手拉」的外形,形意拳中的虎撲鷹捉等等,也是前後找力的另一種規範,更衍伸出去,除了前後找力,還有左右找力,上下找力,錯綜方向的結構變化,甚至是正踢掃腿等,都不脫這種作用力反作用力的運用,看官們程度都很高,老衲就不囉嗦了。

這種利用作用力反作用力的運動方式,古人稱之為先天力,與後天運用肌肉發力有所區別,二人相搏,若是後天力不相上下,得再加以運用先天力,才能真正勝人一籌,這兩種力從古至今,從傳統武術到現代搏擊,都一直有人在討論,只是名詞有所不同而已。

當然啦,以上老衲說的其實只是武學中的基礎入門,心意六合講究「心意氣力」相合,這只是「力」的基礎而已,而所謂「往相反方向找力」的運用,只是心意五勁「踩撲裹束絕」中的「絕」勁而已,真不算甚麼高端的秘訣。

咦,看官們肯定要說,老衲你寫此文不是說這是「發力秘中秘」嗎?嘿!寫作一道,杜甫老師早說了,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老衲的文章標題不這麼取名,你們大夥怎麼會點進來看啊?哈哈哈哈!

1 則留言:

  1. 非常謝謝衲師,自己正在學習摸索的功法,忽然在文中看到,原來這稱為先天力。後學阿榮敬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