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武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對手,而無論古今中外的武術格鬥術,要真正打倒對手、解除對方的戰鬥力,有四種最基本的方法——「踢打摔拿」,也就是腳踢、拳打、摔跤、還有拿技(反關節),以徒手搏擊來說,武者不可偏廢,對此四種方法最好都要有一定之理解,才能對應真實格鬥中,千變萬化且無規則的情況。
不過傳統的武術中,多有在此四種之外的變化打法,如北螳螂、南詠春,還有內家太極拳,就非常喜歡在手法上先控制對手之外,再轉為打擊、鎖拿(站立關節)、或者貼身摔法等等,這個搭手控制的打法,非中國武術所獨有,而是在世界上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共有的,包含歐洲、東南亞、中亞等地的傳統武術都可以見到,西方人稱之為 trapping range,老衲認為這是傳統意義的格鬥上,實際打鬥的場景,較多屬於突發性的衝突,不確定對手手上有沒有暗藏利器,所以大多選擇先控制再攻擊的打法策略。
當然,也不是所有傳統武術都是用這種先控制再攻擊的打法策略,像心意六合拳,這種流傳在中國河南一帶回族中數百年的冷門拳種,就不是採取這種先控制再攻擊的打法。
先說這門拳的歷史,有人說這拳是來自明末清初的山西人漢族姬隆豐傳出來的,也有人繪聲歷歷地說這門拳是南宋名將岳飛所創的(甚至可以指出是岳鵬舉兵困牛頭山時所創,真是考古專家啊!),而老衲的師父,當年一對一在家中傳授老衲時,則是慎重其事地說:這拳不是岳飛創的,而是他的師父周侗教下來的,而且當年只有岳飛學了全,其他幾個師兄弟如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也個個身手不凡,但沒學全;而行者武松呢,只是被周侗老師傅指點了兩手,未列入譜傳記名。
老衲當時年紀較小,聽得雲裏霧裏,似懂非懂,而多年過去了,如今回首,想起此說,只能哈哈一笑,認為此說十足只是小說家言,不值一哂。
老衲自己雖然是練這門拳的,也非常喜歡這門拳術,對這拳很有情感,可畢竟是有受過現代教育的現代人,實在無法相信任何沒有根據,而且不符合一般常識的神話童話,所以對師父當年所說拳史,只能存而不論,但無法照搬誨人。
而老衲對於這門拳術的拳史怎麼看呢?老衲認為,這門拳術最遠只能推到馬學禮祖師,馬學禮祖師為在河南一帶回族人(據傳是洛陽人),下傳張至誠(河南南陽),下傳李政(河南魯山),下傳張聚(李之至親好友,亦為魯山人),後下傳買壯圖(河南魯山)。
這些人不但都是河南地區的回族人,而且據傳都有親戚關係,如張聚是買壯圖的舅爺,而李政又是張至誠的外甥云云,待買壯圖祖師之後,才稍微打破了在親戚之間家族流傳的習慣,而改由師徒的方式傳藝*,如傳給了河南周口的袁鳳儀、陝西西安的安大慶等等,但基本上還是在回教徒穆斯林之間傳習,這種情況一直到袁的小徒弟盧嵩高在上海橫空出世之後,才真正打破了只在回族之內流傳的舊習,終於讓漢族人民,也加入了心意六合拳的學習與訓練。
(*據傳買師是做皮貨生意的,所以經常五湖四海的跑,老衲認為傳拳可能是買師當年的一種廣交人脈的手段,所以傳播方式一改先前幾輩的舊習;當然這也是老衲個人的推測,並無實據,而老一輩口傳拳史的說法是,因為張聚原本屬意獨子老格兒張根做唯一傳人,在張根意外過世後,張老才轉而教買師真傢伙,而買師因為自己的拳藝得來不易,所以一改先輩保守作風云云。)
簡單敘述心意門的傳承歷史,是為了要鋪陳以下的說明,老衲認為心意門的功夫,最原始的設計,非常可能是來自於少數民族(回族)對抗多數民族(漢族)的歷史背景*,所以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打法,這種打法,在老譜上稱之為「撞法」,所以心意門有所謂的「六合大撞」的訓練,而在譜上其他的一些地方,又把這種打法稱之為「上法」,所以有所謂的「上樹功」的訓練,也有所謂的「打法容易上法難」的拳訣。
(*老衲的師父在教老衲時,一直強調這心意六合是中國回教徒的「護教神拳」,而這種說法也可以解釋為何在此拳早期,是完全禁絕不教漢族人的。)
而老衲的師父,比較鍾意「上法」這稱呼,他老人家當年傳授老衲上樹功時,百般強調這是「上樹」,而不是「打樹」,他老人家甚至連「撞樹」也不認可,一口咬定非「上樹」不可,諄諄教誨說,這其中有本質的區別,而如此差別,老衲心中雖然理解,但自己練時教時,還是不太喜歡糾結於這些名相上的差異,認為只要實質上勁力與用法正確即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心意六合的打法,是另一種異於拳打腳踢的打法,雖然心意也非常強調手不離腮、肘不離肋,再配合虎抱頭出洞入洞,十分像是一般的拳擊格鬥抱架,但實際動起手來,勁力打法,還是與拳擊有些差異的,這種打法,是名「撞法」、「上法」,非同於拳打腳踢。
說這心意六合的攻擊法,不是一拳或一腳的打踢法,這並不是老衲標新立異才這麼說的,這個拳訣,早在1953年凌漢興先生(盧嵩高老前輩的徒弟)編寫心意門拳譜《心意六合拳藝傳真》時,在序言中就有略略提過此說,凌老的原文十分精彩,有興趣的可自行去找來細讀,下頭僅節錄與「撞法」、「上法」相關的一段文字做結,至於心意除了上法之外,還有極其特殊的「靈勁」與「身法」等等的相關訓練,就容老衲下回再談吧!
『......此拳之特点,其易简已如上述,而其为用则不涉丝毫虚玄荒诞,与力学不牟而和。科学证明物质就是力量。观乎《拳谱》云:「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才为真。」又云:「浑身齐到无拦挡」。则知此拳不是一挥拳,一投足以袭敌之手法,而是全身以赴之整劲,而以丹田为主。盖一拳一足之质量,所冲击之力,焉能与全身之质量相抗衡?人之瘦小者,其浑身质量之重亦近百斤,设运用此百斤之质量,捷若闪电,以碰撞对手之中节,则对手虽形体魁梧,欲维持其重心不外倾,不仰跌,亦难矣哉!譬如百斤之锤,所击之力,何堪与四五十斤之锤相比拟,其理一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