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古代武林中的「拳根理論」


在中國古代的武林之中,有一個著名的拳論叫做「拳根」理論,在近現代很少聽人提起,即使偶爾有摸著一點邊的,也不太重視。

這個理論在說甚麼呢?它在說每一種拳法,都有一「拳根」,這個拳根如果種得正了,這個拳生長出來,味道才對,才正宗,所以古代人看拳的正宗與否,不是看你的血緣關係還是師徒傳承或是譜上列名,而是看你的拳根是否清正,拳根不正,管你是創派宗師的親生兒子,又或者是傳奇大師的指定掌門,你這拳,都不正宗。

這「拳根」理論可不是老衲瞎說,很多大師都有提到此論端倪,如以八極參劈掛著稱的劉雲樵老前輩,就曾經說過,在初學的時候,八極拳與劈掛掌不可合練,甚至在同一天、同一週內,練了八極,就不可再練劈掛,最好是一段時間中專攻八極,在另外一段時間裏獨練劈掛,否則的話,「味道」不對,劉老的這段話,可視為拳根理論的另外一種版本。

再舉幾個例子,好比說發軔於中國山東的螳螂拳,它在創始之初,即是集十八家拳法所長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獨特拳種,也有人說,它的根源,在於螳螂老譜的九十三手秘笈,而其後又發展成七星外剛內柔,六合外柔內剛,梅花閃賺騰挪,而近現代又有姜化龍大師,將八卦拳,通臂拳,形意拳合了進來,創出八步螳螂拳。

(說到此處,岔出一段,聽說清末民初的形意八卦門,孫祿堂老先生,原本希望與通臂門張策老師換藝,合形意八卦通臂為一門,張策婉拒,後來才有孫氏以形意八卦合太極之舉,但同一時代,姜化龍發展出來的八步螳螂,本身已合形意八卦通臂,是不是達到了孫氏當年最初的想法呢?頗堪玩味,這主題相當值得研究。)

螳螂拳的拳根是甚麼呢?很多朋友說,螳螂就是「手法套餐」,幾個實用手法腿法摔法,練熟了好比一個陷阱圈套,不熟的人一接上手就落入圈套,被螳螂補食,這個講法當然沒有問題,不過老衲喜歡標新立異,俺自個兒的講法是,螳螂的拳根,在於它想要「窮盡幾種距離內的所有打法變化」,原則上這幾種距離有啥呢?有搭手距離(trapping range),或者是摔拿距離(grappling range),甚至是踢打距離(striking range),這三種距離內的所有變化,螳螂拳都希望能囊括進來。

所以螳螂拳總給人一種手法繁複的感覺,近現代大部分的螳螂門的拳法訓練,高階的核心著重在六段摘要,也就是六套長串的手法套路,老衲以為,此拳的拳根在於窮盡變化,以用為主。

另外一提,甚麼叫「窮盡變化」呢?好比說 Conor McGregor 窮盡了八角籠中的UFC規則變化,可是 Mayweather 窮盡了四角繩圈內的拳擊規則變化,所以兩人實際武功誰高誰低不知道,但 Conor 一旦落入繩圈內的拳擊規則中,他對這種比賽可能有的變化不熟悉,自然被 Mayweather 輕易擊敗。

而螳螂拳在設計上,老衲以為是循著「窮盡幾種交手距離內的所有變化」奔去的,自然厲害無比,堪稱近現代中國北方影響最大的實戰拳種。

而近現代中國傳統武術中,另一種影響極巨的拳法,詠春拳又是怎麼樣的呢?詠春拳不像螳螂拳那般設計套路繁多,也沒有如螳螂拳九十三手等繁複手法的傾向,詠春拳簡潔明快,老衲以為主要在練八個字,「守中用中,腰馬合一」。

詠春總共只有三套拳,套路雖然不短,但其中有很多重複動作,若去除重複,其實動作是相當少的,從小念頭起練,到尋橋,到標指,腰馬合一且不去說它的話,其實這些動作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守中用中」。

當然有人會說,詠春的守中用中,是優點也是缺點,舉幾個詠春拳手被搏擊選手打倒的影片為例,差不多都是從旁敲側擊法去擊倒詠春的,有左右擺拳,又或是左右橫向掃踢等等,不過老衲以為,這些說明不了問題,因為那被擊倒的詠春拳手,只是練到小念頭的程度而已,守中用中的只是「死中線」,等到練完尋橋標指,守中用中的就變成了「活中線」,好比賽車,在兩車爭道或是過彎超車時,仍然要守著中心線,否則肯定翻車,但這個是活中線,而不是死中線。

近幾年在台灣拳賽場上頻頻出現,聲名鵲起的詠春拳手奇拉拉,他用的打法便是活中線,很多井底之蛙喜歡嘲笑傳武只能私下老師示範給學生看,不能上擂台云云,那著實是見聞不廣之故,奇拉拉在拳賽場上打了幾十場,你沒聽過,還一直要老衲貼擂台影片證明傳武,真是讓人哭笑不得,話說回來,其實不只奇拉拉,很多國外的拳手都有應用傳武上擂台的實驗,族繁不及備載,老衲真是懶得一一找出來了。

回說拳根,詠春依此拳根,設計出來三套拳之外,還有設計一件練功輔具,便是木人樁,這木人樁的型制與設計完全是對應詠春拳根的訓練來的,反過來說,只有依詠春的拳根訓練,一階段一階段循序漸進,這木人樁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效。

這道理好比說,如果你想強化你拳頭拳面的打鬥,最應該直接去學拳擊訓練,任何其他門派或傳武都不及這方面,拳擊已經是拳面打鬥法的極致,任何人想要通過其他訓練,在拳面打鬥術上勝過拳擊,那都是幻想,也好比說,如果你要去參加柔術比賽,最好就是去投入正宗柔術訓練,想要妄想靠傳武的擒拿加摔跤去贏得柔術比賽,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拳根與實際的訓練、打鬥方法都是息息相關,一脈相承的,這也是很多老拳師無法教打的原因,這些人拳根散失,又不通打法,手上只剩下一些殘缺不全的招式套路,實在貫通不來整套拳法的技擊理論,只好繼續抱殘守缺,練習「我是正宗」的吹牛大法了。

老衲看近幾年的傳武圈發展,慢慢朝著「能打」進行著,非常令人振奮,不過有時候「拳根」還是沒摸清楚,明明不是詠春的,拼命打木人樁,明明不是螳螂的,拼命套螳螂的手法理論,更有甚者,直接去把散打拳擊學過來,把巴西柔術學過來,然後說我這是南拳北腿,正宗之至,傳統之至。

老衲有時實在看不懂,你打起來像拳擊(散打),何不直接練拳擊(散打)呢?你喜歡拿木人樁練功,那何不好好學習詠春拳呢?你喜歡用螳螂理論解釋拳法,那何不直接稱你的拳就是螳螂拳呢?

這些疑問老衲小時候問過無數「大師」,得到的答案都是老衲不懂,老衲是外行,所有拳法打起來都會像拳擊,所有傳統武術都有木人樁,所有傳統招式,解釋起來其實都與螳螂拳大同小異...

好吧,拳擊與螳螂拳法,可能老衲不是很懂,但就拿詠春木人樁來說,老衲學過的八卦武藝,是有八卦門自個兒的樁型與與樁法,這個八卦樁的長相與詠春木人樁長相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八卦樁是八卦門專門拿來練八卦勁的,老衲真是不懂一堆八卦門高手,武館裏擺個詠春門的木人樁是啥意思?再拿心意六合拳來說好了,心意門的樁,也有自己門內的設計與打法的,這東西是專門拿來練心意六合的七拳打法與六合大撞的,老衲真看不懂,很多心意門高手,天天玩人家詠春門的木人樁,到底是個啥意思?

好吧,有一個萬用的解答老衲幫忙這些拳師提出來,以免尷尬,那就是「天下武功是一家」,管它來源是啥,只要能打能用就行,其實也是,現在傳武的某些老師傅只要稍微能夠動動手防身,已是萬幸,就莫要求他們還能分得清拳擊,散打,與傳武打法有甚麼區別了吧!

還是回說「拳根」,其實拳根是紮在「拳性」之中的,所謂拳與性合,合的是拳性,孫祿堂老前輩的二公子孫存周,曾有一段著名的拳論,他說練拳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渾身是拳,第二步知拍任鬥,第三步呢,則是拳與性合,以老衲的解釋,前兩步是練通拳根,最後一步是合於拳性,合於拳性的人,舉手投足都是「這個」,至於「這個」是啥,看官們就自個去想想吧!

臉書粉專追蹤:〈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YouTube頻道:〈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