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門李存義先生相, credit by wiki)
回來說四大行中的另一項職業,保鏢,古代的保鏢像是綜合物流、保險、貨運一樣的職業,因為中國水旱兩路運途險惡,商號們要傳遞押送銀兩貨物時,不像是官府有兵馬護衛;所以一般商貨,得需要有鏢局接標,再由鏢師押送抵達目的地,才能順利在兩地交易。
京津一帶是鏢局盛行之處,因為古時北方最大的碼頭,便是天津衛碼頭,而京津一帶的鏢局,多是由三皇砲拳門的拳師所包辦;除了京津一帶之外,山西一帶到河北、山東處,在晉商票號發展起來之後,也連帶著讓鏢局一行蓬勃了起來,這一帶的鏢行,則多由形意門拳師包辦,鏢局生意興旺了,這三皇砲拳、形意拳等也連帶著響萬兒了———響萬,亦是古時的江湖黑話,意思是名氣大了,老衲猜測可能是從揚名立萬這句成語來的,而現時這些黑話早已轉入日常俗語,響萬兒之後,這人在江湖上就是個大萬兒(大腕)了,范冰冰曾說:「姐不嫁豪門,姊自個兒就是個大腕。」可以看到這黑話轉俗語的有趣過程。
做保鏢風險極大,日日要風吹日曬雨淋的,過山過橋過孤店過荒山時,還得提防著強人劫路,年紀輕時混混還可以,年紀一大,誰也不願意再這麼勞苦奔波,於是很多保鏢年紀大了,就退下來做另一行,就是護院的工作。
護院,顧名思義就是富宅大戶的保安工作,古代的宅院佔地面積大,圍牆又沒通電網,些許會點輕身功夫的人覷準時機,翻入牆中偷點東西,那真是易如反掌的事,更不要說還有一些窮鄉僻壤的地方,時常會有馬匪山賊襲擊,真的撕破臉,搶走拐騙你家獨生孫兒勒索撕票,也是屢見不鮮,倪匡的小說《四條金龍》,就有提及這樣的故事;因此古時富戶們需要聘用本領高強的護院,來保護家園寧靜。
而這護院的工作通常不會是由一人擔當的,少則四五人,多則二三十人以上都有,由護院頭兒去分配工作輪值巡邏時間,這護院頭領必須得是「上過道」的,走過鏢見過世面,遇到江湖人士口頭能說,手底能動,平常可能又要壓服手下的護院聽話,閒時還得教教富戶的孩子們習武強身,由鏢局退下來的大鏢師,當然是最佳人選。
因此上,保鏢與護院,幾乎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套職業,很多成名的鏢師想養老的,不想再過這種天天趕路的辛苦生活,就會回鄉投入富戶門下擔任護院,當然了,護院也不是那麼好做的,萬一遇到高人夜襲,那麼護院還是得跑爬追捕,竄房越脊,人可以跑掉,東西可不能不留下,真的軟的不行只好硬的來,總要對得起自己這份工作是不是。
前面說到晉商票號發展起來了以後,連帶著讓山西的鏢局、護院兩行都興盛了起來,著名的形意拳祖師爺李老農,就是當時的著名護院;據說他原習花拳花槍,為河北鏢師,聽聞山西富戶戴家有一種奇妙的拳術,號心意拳,李心慕不已,於三十八歲時投奔山西祁縣戴家學拳,學成後待在山西太谷孟家做保鏢,繼續鑽研戴家心意拳拳藝。
李老農約六十多歲時返回河北深縣養老,在家鄉授拳時,因為李大字不識,又有山西、河北口音訛誤,所以稱所習為「形意拳」,從此心意拳由「心」入「形」,隨著形意拳的名氣大起來之後,反而原來的心意拳較少人知道了。
李老農的門下大多也是護院鏢師一流,最出名的徒孫當屬李存義,李存義在民國初年時曾加入義和團,後來又在許多軍閥處教過武藝,最後在天津成立中華武士會,算是中國近現代最早的武術團體之一(另一個是上海霍元甲成立的精武體育會),電影一代宗師裏,有多處影射此段歷史,不再贅述。
(現在有很多後來人重新編寫的資料,寫到李老農的名字時,說他真名為李洛能,而且還有字號稱飛羽,老衲並不是很認同,因為李的二徒弟車毅齋先生,墓碑上的碑文明確記載著他的師父名叫『李老農』,並非什麼李洛能字飛羽這種武俠小說般酷炫的名字,考慮到李本身並不識字,做的也是勞力藍領工作,似乎並不像是一個會對取名咬文嚼字,或是取個太不接地氣名字的斯文家庭出身,所以老衲從車毅齋墓碑的說法,呼他李老農便算。)
藉著李老農的故事,也想順帶著捋一捋武術「門派」這件事,據老衲的理解,古代的武術「門派」,其真正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如金庸小說中那樣的純粹「學術」性質,更多的可能是一種互助工會的概念,如同當時的青紅幫與現今的黑社會,其實並不完全相同,當時的青紅幫更多的是一種地下互助會,而武術門派也類似於此,只是更小範圍,而且有相同的學問(武學)研究,所以比一般的幫會更有凝聚力而已。
以李老農的形意門來說,鏢局、護院的色彩非常濃厚,而三皇砲拳門的門徒則是集中在鏢局行當中,後起之秀八卦門,早期大多都是護院或皇宮、王府護衛,至於人人都知的太極門,除了祖師爺楊露蟬曾在八旗部隊中傳授武藝,後來楊家第二代班侯、健侯,都是在旗人王府貝勒中傳授旗人貴族武藝,這些學徒無一不是富家老爺公子,生活委靡而體弱,怎經得起傳統艱苦的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所以傳授內容慢慢偏向以學理、養生為主,自此太極一門雖然進入上流社會階層,更成為文人雅士的追捧對象,但也失去了某些底層操功、實搏對練的基礎。
衲老真是學問淵博
回覆刪除